你还记得魏则西吗?既然这么问,其实就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读者没有忘记。昨日,魏则西病逝一周年,一个普通青年之死已是那么久远之事。借助媒体追访事件当事方,公众得以获知失去唯一儿子的魏家夫妇试管婴儿的努力失败,百度等相关方的道歉也久等不来。魏则西事件的余波还不仅于此,因其引发的癌症免疫疗法争议甚至愈演愈烈。 公共记忆可能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顽强,魏则西事件之后的事件各方,或许严格说也都各有进展,但很多时候却难免“时光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鲁迅语)。事发一个月后,百度被国家有关部门勒令整顿,彼时调查组给出的结论中明确表示,“相关关键词竞价排名结果客观上对魏则西选择就医产生了影响”、“其机制存在付费竞价权重过高、商业推广标识不清等问题”。2016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规定,要求付费搜索须标明广告。 个案推动宏观问题改善,或是公共期待的一部分,但这并不代表个案的具体收尾进展就可以随风散去。魏则西家人至今没有收到“客观上对魏则西选择就医产生了影响”涉事搜索引擎的一句歉意,后者倒是公开表示了魏则西事件对其的影响,比如“一个季度砍掉了20个亿的收入”。2016年11月,魏则西家人将百度告上法庭,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一度身陷舆论漩涡的莆田系医院并未因此偃旗息鼓,一度消失于搜索结果中的医疗类“推广”也回到公众视线,曾经被提到的“付费竞价权重过高”等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改进,有没有真的实现“把按竞价排名改成按信誉度排名”,尚不得而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莆田系医院则以“医美分期”的方式重新回到百度搜索页面,且“百度金融提供医美贷款最高可贷15万”。 想要一句有诚意或者起码意思表示明确的道歉,到底有多难?当孤身公民遭遇一个体量庞大的商业帝国,后者的取态事实上也在考验整个社会的容忍度。青年魏则西之死搅起的波澜,似乎正在散去。唯一不变的现实可能是,被“重度污染”的医疗信息所包围的癌症病患群体,很多人眼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免疫疗法,在魏则西事件后被重申“仍属于临床研究”。面临绝境的病患做最后一搏,纷纷加入“临床研究”,但事实上免疫疗法在很多医院一度“商业性应用并收费”,魏则西之后被一刀切叫停。不仅免疫疗法处境尴尬,免疫疗法相关药物(PD -1药物)在国内同样“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获得上市许可”,很多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加入境外求药的大军。 有患者家属也因此主张,魏则西事件“关键并不是细胞免疫疗法之过,而可能是主治医生不恰当地夸大了疗法的作用”,希望对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不要一刀切。此前,国家卫计委发文要求“加快临床急需新药审批”,并且在国务院层面“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文件中,也提出“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鼓励新药研发”。 有一定效果的治疗方法因为虚假广告的过度渲染而被患者误读,搜索引擎的监管失控与责任缺失为虚假广告的恶果加码,甚至商业主体的危机公关之策也让人看到了某些行政化的做派。青年魏则西在其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在社交网站直陈自己求医被一众责任主体所误导的经历,恐怕很难设身处地地想象彼时的魏则西,到底是控诉多一些,还是提醒多一些。是什么导致了魏则西之死,在事件过去一年之后,各方的反思没有道理模糊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