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鲜试射导弹平壤、首尔、华盛顿怎么看?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7:2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国防部方面称,朝鲜最新一次试射导弹失败。美国国防部部长吉姆·马蒂斯15日发表仅有两句话的声明,称已知朝鲜导弹试射失败一事,总统特朗普没有进一步评论。

据韩联社援引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的消息,朝鲜于当地时间16日上午在咸镜南道新浦一带试射型号不明的导弹,但试射以失败告终。

美国国防部部长吉姆·马蒂斯于美东时间15日晚间发表仅有两句话的声明予以回应。声明称,总统和他的军事团队已得知朝鲜最近一次失败的导弹发射,总统没有进一步评论。

平壤:兴奋地热泪盈眶

新华社驻平壤分社记者程大雨说,正值金日成诞辰105周年这一隆重节日,平壤连日来一直笼罩在节日准备的庆祝氛围中。

阅兵式之后的群众方阵游行中,参与的群众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不少人热泪盈眶。

一名参加方阵游行的退役游泳选手对记者说,她为祖国的强盛感到无比骄傲,今天的活动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阅兵式上展示了多种武器装备,其中一款外形类似俄罗斯“白杨-M”、之前从未亮相的导弹最后登场,引发关注。韩国军方判断,这是朝鲜最新型的洲际弹道导弹。

最早正式亮相于2012年“太阳节”阅兵式的KN-08型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两年前亮相大阅兵的KN-14型洲际导弹也登场。

朝鲜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在直播时说,受检阅部队展示的“最强大和最尖端进攻和防御手段将终结帝国主义者所谓的军事技术优势”。直播画面中,单发动机螺旋桨飞机组成数字“105”,飞过金日成广场。


首尔:关注但不紧张

朝鲜的邻国韩国,并没有像某些媒体预料的那样紧张。

新华社驻首尔分社记者姚琪琳介绍,韩国多家电视台全程直播了朝鲜的阅兵式,并在阅兵式上出现疑似最新icbm(洲际弹道导弹)时纷纷发出快讯,可见韩媒对朝鲜的一举一动都给予高度关注。

但另一方面,虽然韩国舆论和官方高度关注朝鲜的动态,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显然已经对于朝韩的紧张形势习以为常。

在韩国最大的门户网站naver新闻搜索排行榜上,点击量最多的新闻还是与总统大选有关的内容,朝鲜公开新武器icbm的新闻只能排到第三名。

据姚琪琳介绍, 她的韩国朋友对朝韩的紧张形势并不太关心,说这样的紧张对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每次都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最后朝韩还是通过谈判对话化解了危机。韩国人并不认为真的会爆发战争。

华盛顿:特朗普居然去了海湖庄园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美国又在干什么呢?

朝鲜阅兵的时候,因为时差尚在14日夜间的华盛顿相当清净,因为这个周日正值西方传统的复活节,政府大员们都没有工作安排。

总统特朗普更是在美国时间13日晚就离开华盛顿,飞抵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安度周末。

根据白宫提供的行程信息,14日白天,特朗普没有额外花时间处理公务,而是在高尔夫球场放松。

不过据CNN报道,虽然特朗普休假了,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成员陪同在他的身边。

而且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办公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今年2月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的应对以及6日晚下令对叙利亚的空袭都是在海湖庄园进行的。所以,美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这次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有观察认为,与美韩官员和一些西方媒体所预测的不同,朝鲜这次没有进行核试验或导弹试验,说明朝鲜并没有把对话大门关闭。

但不少韩媒分析,尽管今天朝鲜只是平静地秀了秀肌肉,并没有进行核试验,但“四月危机”并没有结束。

16日起,美国副总统彭斯将访韩,本月25日还将迎来朝鲜人民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分析人士认为,这又是两个值得密切关注的时间点。XLW

朝鲜今日举行盛大阅兵式,由于近期的紧张局势,外界普遍估计朝鲜将在此次阅兵式上展示新型威慑武器。我们第一时间在收看阅兵式的同时,向读者图文介绍阅兵式上出现的朝鲜新型武器。

首次展示的新型“闪电”防空导弹,采用了6对负重轮的履带式底盘,相比之下,此前KN-02防空导弹使用的是卡车底盘

后方的是一种新型履带式底盘的战术地地导弹,前方是常见的奔驰吉普

图中近处是新型战术导弹,中间是北极星2中程导弹,后方可能是“劳动”导弹的新改型

后方是谷山大炮和“闪电3”短程防空导弹,前方为6辆4联“闪电”远程防空导弹

装备精良的525特种部队,十分“洋气”

与我国之前的“05式战略步枪”也就是QTS11式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相似。

在著名的“8轴重型TEL车”地盘上这次没有使用前几次阅兵时出现的“火星13”液体燃料远程导弹,而是一种全新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总体外形看起来和俄罗斯“白杨”导弹相似

本次阅兵最令人震惊的部分开始,一种与中国东风-31导弹外形类似的固体燃料远程或洲际导弹XLW

39军攻下两国首都名扬天下,美上将看后竟这么做

1951年1月4日傍晚,志愿军第50、39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入汉城。政府大楼顶部重新飘扬起一面红白兰色相同、中央有一颗红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样,第39军因为解放朝鲜平壤和汉城两个首都而名扬天下。

像无法遏制的雪崩一样,“联合国军”全线大溃败。李奇微决心以身作则地去阻止溃军,把他们赶回前线,但形势是令人绝望的,他后来回忆道:

……在元旦拂晓,我乘吉普车想去找这支溃退的部队。要是可能的话,我想方设法阻止它一个劲儿冲到后方去。在汉城北面几里路,我碰上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南逃到汉城去。

他们把武器抛掉了,只有几个人还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条人流,然后设法找出他们的长官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这种经验,我希望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因为要设法拦住一支败军,就等于拦一次雪崩一样……

这当然说的是南朝鲜人,李奇微的讽刺挖苦伤了南朝鲜人的自尊心,因此他们的战史也毫不客气地这样说……

“联合国军”的士兵扔掉了所有的重炮、机关枪等支援武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连个小孩子都不能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拼命跑呀!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疯狂蔓延开了。

这部分反映了美军的实际情况。李奇微也试图去拦住美24师的溃兵,发现“他们像皮球一样泄了气”。

由于汉城以东南朝鲜部队的溃逃,使汉城地区的十余万“联合国军”陷入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的危局,李奇微只好无奈地下令:有秩序地放弃汉城。

在汉城屁股还没坐热的李承晚一听傻了眼:“将军不是讲过,准备长期留在朝鲜吗?怎么刚到朝鲜一个星期,就要放弃汉城?”

李奇微愤怒了,他反唇相讥说:“总统先生,我只是暂时撤离汉城,并没有离开朝鲜。请看看你的军队在中国人面前的表现吧,除非我们有绝对的指挥权,否则没法同你的军队办成事。”

他又看了看脸色灰暗的李承晚:“另外,必须将那些南朝鲜军队的无能者立即撤职,否则,我不会再继续供给你们装备和增强你们的实力。”

然后,李奇微敦促总统同他上前线,恢复南朝鲜军队的一些信心,虽然这根本不会起一丝一毫的作用。为了防止第一次撤离汉城时汉江大桥那悲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李奇微立即命令帕尔默准将到汉江大桥全权负责交通管制,这次第8集团军几十万人就靠那座桥保命啦:

“你要以我的名义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保证第8集团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从下午3时起禁止非军方以外的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过,以免堵塞交通……我最担心的是,汉城的数十万难民拥上大桥,那就帮了中共军大忙了!”

“将军,如果成千上万的难民拒绝离开汉江大桥呢?”

李奇微杀气腾腾地回答:“那就让你的宪兵向他们头上鸣枪示警,如果还不能阻止,那么就直接向人群开枪!”面对美国兵一排排黑森森的枪口,几十万汉城难民默默地看着美国兵过江。

李奇微还觉放心不下,亲自赶到了汉江桥头。只见一批批士兵缓缓拥过汉江桥,庞大得看不到边的机械化部队从江面上的浮桥上慢慢驰过,重型武器将浮桥压入了冰层下的江水……李奇微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月3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向彭德怀报告:“收听到美国无线电报话机里要撤离汉城的对话。”彭德怀立刻命令39军、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攻击汉城。

中朝两国军队在数百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追击。尽管“联合国军”是机械化,跑得快,志愿军靠两条腿很难抓住大股敌人,但士兵们依然士气高昂,扩大战果。

志愿军第50军的部队在追击途中,打垮了美军一个营的阻击,然后与在议政府担任掩护美军撤退任务的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及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狭路相逢。

英军第29旅曾是蒙哥马利麾下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大部分英军在坦克飞机掩护下逃跑,但还是有一支分队永远回不了英国了。英国军队的一支王牌装甲部队——29旅皇家重坦克营被50军团团包围!

1月3日晚,一场惊心动魄的步兵打坦克的好戏开始了。

朦胧的夜色中,英军的大队坦克像一群钢铁怪物,向志愿军埋伏圈逼近。从未见过坦克的志愿军战士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冲向50吨重的英国坦克,有些战士离炸点太近,竟被震得吐血。一个名叫李士禄的战士只身冲入坦克群,一人就击毁了3辆坦克。他荣立特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结束了。公路上、田野里,到处燃烧着的团团大火,这是被击毁的31辆英军坦克在燃烧。一夜下来,皇家坦克营全部报销!

一群群英军士兵举着双手,盯着志愿军士兵手中的爆破筒和炸药包,有个英军士兵困惑地说:“天上的飞机是我们的,地下的坦克、大炮是我们的,可是,谁知道,最后当俘虏的也是我们。”1951年1月4日傍晚,雪花轻轻飘着,志愿军第50、39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入汉城。

汉城如同古老的北京一样,是一座历史悠久、繁华昌盛的城市,有着辉煌的宫殿、典雅的城楼、狭窄的街道。此时,汉城已遭到严重破坏,大火在蔓延,马路上的几辆汽车被毁坏。

在一个石塔周围,躺着10多具手被反绑的、早已僵硬的尸体。政府大楼顶部重新飘扬起一面红白兰色相同、中央有一颗红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样,第39军因为解放朝鲜平壤和汉城两个首都而名扬天下。

在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部,墙上钉了一件睡衣,旁边还有一行字——“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这是李奇微亲手钉的。

聂荣臻出于何种目的阻止邓小平交权?

当王震把邓小平打算退出权力中心的消息告诉聂荣臻后,聂立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没有立即表态。

考虑了好久,他才缓缓地说:“我认为,现在是过渡期,局面还不稳,小平同志暂时还不能全退。”本文摘自《回忆父亲聂荣臻》,作者聂力,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76年10月以后,来看望父亲的人明显多了。我听到,老同志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一是大家互相倾诉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苦难和曲折经历,二是必须拨乱反正,把错的改正过来。

如何拨乱反正?父亲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解放大批老同志,尽快恢复他们的工作。

老同志里面,死的死了,没死的也扒了几层皮。需要解放的人里面,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小平。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从青年时代一起留法勤工俭学,在革命洪流中过从甚密,更主要是父亲深切了解邓小平的人品和才能,中国革命需要这样的领袖人物。

父亲一开始就是这个态度。

1976年12月,邓小平因前列腺的问题住进301医院。虽说邓小平还未“解放”,但父亲听说后,执意要去探望他,还让管理员买了个大西瓜抱去了,因为西瓜利尿,对前列腺有好处。两位老战友见面,自然会谈起邓小平出来工作的问题。父亲越来越感到,邓小平必须出来工作,而且越快越好。

很快,父亲找到叶剑英,提出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的事。叶剑英是粉碎“四人帮”的“主心骨”,为党和国家立了殊功,当时他说话最有分量。

叶剑英表示: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大家积极做各方面的工作。

当时很多老同志都是这个想法。他们在各种场合,积极向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建议,应请邓小平复出。

这是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下,华国锋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邓小平与1976年春天的“天安门事件”无关,这就为邓小平复出扫清了部分障碍。华国锋同时表示,对邓的工作问题,要等到召开党的正式会议时解决,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邓小平为开创中国历史新时期,做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

接着,父亲又积极支持为刘少奇、彭德怀、陶铸等人平反。关于为彭德怀平反的问题,早在1975年5月7日,邓颖超妈妈来家看望父亲时,父亲就提出:“彭老总已经逝世,他有很大的战功,为人刚直。一位共和国的元帅,红卫兵把他从四川押回北京时,在火车上就遭受到残酷折磨,竟被打断了几根肋骨,令人非常气愤。请你转报恩来同志,建议为彭老总平反昭雪。”

在当时毛泽东还在世的情况下,为彭老总平反昭雪还不可能做到。但是,父亲在那个时候就有这种迫切想法,可见他后来为平反冤假错案积极呼吁奔走,不是心血来潮。一直拖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为彭德怀平反作出决定,父亲感到欣慰,我记得父亲说过,这下彭总可以瞑目了。

后来,父亲看到《人民日报》上报道彭总受到北航“红旗”造反派骨干分子刘汉如横加迫害的情况,十分愤慨,当即让告杨尚昆同志,对此人一定绳之以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1983年3月,彭总夫人浦安修来看望父亲,谈到彭总的历史功勋,父亲感慨万千地说:“要不是庐山会议时彭总受了委屈下台,林彪不敢这样放肆,‘文化大革命’也许不致造成这样大的损失。”说到这里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此外,父亲还努力为彭真、薄一波、杨尚昆等一大批老同志平反做工作,要求对他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并恢复他们的工作。为了给刘仁、邓拓平反,他曾给胡耀邦写信,讲:人虽殁,冤必雪。

正是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搞得彻底,才使得中国很快走出“文革”的阴影,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那个激动人心,然而又是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父亲的头脑一直是很清醒的,他与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陈云、彭真、李先念等老同志一起,为维护稳定党、国家和军队的大局,应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父亲是位军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关心最多的,仍然是军队建设。

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重新主持军委工作,父亲重新担任军委副主席,协助叶剑英工作。后来,邓小平担任军委主席,父亲又协助邓小平工作。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如既往关心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79年6月的一天,邓小平与父亲谈话,让他负责调整、配备新一届解放军总部、军兵种、大军区领导班子。这是邓小平对父亲的信任。父亲奉命与总政治部及干部部门领导反复研究,并找一些干部调查了解,提出了各级班子的人选,最后经军委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共同讨论,确定下来。这次配备班子,认真贯彻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上上下下比较满意。

“这个聂老总,考虑得真周到。”

老同志出来工作后,随着时间推移,干部年轻化问题又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问题现在似乎不那么严峻了,但在当时,想打破高级干部终身制,是有很大难度的,矛盾也很尖锐。

父亲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想得通,他不迷恋权力。为了让更多年富力强的人进入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1980年8月8日,他给中央写信,请求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他看望解放军代表团时说:“我已经83岁了,应该交班了,我请求交班。”1985年8月23日,他写信给中央,请求退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

他一直想在这方面带个好头。

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1986年夏天,为了进一步推动干部年轻化,中央内部提出了老同志全部退下来的方案。父亲立即在中办送传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回他是下决心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无官一身轻了。

7月30日下午,王震突然来了。党内一般称王震为“王老”。当时父亲住在玉泉山,陈克勤秘书陪着他。陈秘书热情地把王老让进客厅,父亲和他寒暄几句,王老就把此次来访的意图讲了。

原来,王震是为“十三大”的人事安排而来的,他是中央指定的人事安排5人小组成员,受中央委托,来征求父亲的意见。有个重要安排,中央想听听父亲的意见,那就是,邓小平提出来:“十三大”上,他也全退。

王老说:“老帅,你拿个意见,我去报中央。”

这是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父亲异常慎重。陈秘书注意到,父亲当时沉默了好一阵,房间里静得出奇。他一定是在认真地思考。许久,父亲才开口缓缓说道:“我认为,现在是过渡期,局面还不稳,小平暂时还不能全退,他可以不参加常委会。他全退了,不当军委主席,一旦有事,怎么号令全军?只有他能镇得住,他在,军队就不会乱。所以,小平还不能全退。”

王老频频点头。交谈一阵,王老就离开了。

据陈秘书回忆,王老走后,父亲起身到院子里散步,散步时一语未发,只是沉思。散完步回到客厅,说:“还是写个正式的意见吧,说准确些,让王老带到北戴河去。”

当时中央领导集中到北戴河研究“十三大”有关问题。陈秘书根据父亲的意见,连夜起草好了。第二天起床后,陈秘书念给父亲听,父亲反复听了两遍,才点头同意,并说:“就叫‘备忘录’吧。快请王老来带走。”

“备忘录”里说:“7月30日王震同志来谈关于中央人事安排问题,因时间仓促,未得详细说明想法,故今日再请王老来谈。我总的想法是:我们党要有自己坚强的领袖……现在,我们党实际上的领袖就是小平同志。他是众望所归,自然形成的,无论党内外、国内外,一致公认他是我们的领袖。

在当前形势下,小平同志不是退的问题,应该是继续进。他的健康情况也允许他再领导大家奋斗几年。由于我们现在没有党的主席职务,那就在政治局常委中仍然保持小平同志的重要的领导地位……

当然,我们的事业还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在政治局常委中再增加两三位年轻一点的同志也需要……人们对包括小平同志在内的政治局常委的充分信赖,正是构成我们今天建设事业发达的重要因素。关于军委主席一职,还是由小平同志兼一个时期好。当前大仗是一时难打,但自从宣布军队整编,裁军百万以后,基层思想很不稳定。如此时小平同志再退出,确实对稳定军心不利。”

这个“备忘录”,是父亲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他对党尽到的又一份重大责任。

事隔20年后,陈克勤回忆说:“这个‘备忘录’的草稿一直夹在工作日志里,王老此次任务就是征求对小平同志提出要退下来的事,看老帅意见如何,所以‘备忘录’里只谈了小平不能下的问题,尤其军委主席一职,小平绝不能下。这是聂帅明确坚持的。这是‘备忘录’的要点!我是据此起草的。”

王震带上它,到北戴河正式向中央进行了汇报。

不久,王老那里传过话来,说:聂老帅的意见给中央报了,小平说:“这个聂老总,考虑得真周到!”

据说,父亲的这个意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决定,党的十三大上,“四老全退,三老半退”,“四老”是指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邓颖超,“三老”是指邓小平、陈云、李先念。

事后想起来,中央这个决定应该说非常英明。试想,如果邓小平在十三大上全退,不当军委主席了,彻底交权了,那么3年之后,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突然到来时,谁能出面收拾?搞不好真要出天大的乱子!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