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出招规范“双11”,强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今年“双11”可以放心地买买买吗?近期,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商务部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今年“双11”进行全方位规范,虚假折扣、假冒伪劣、快递爆仓等乱象有望减少。其中,“先涨价后打折”是不少商家惯用的销售伎俩,而这也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焦点问题。对此,监管部门明令禁止,要求不得先涨价再打折。(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先涨价再打折”,这是以往一些实体店常见的促销猫腻。现在,类似做法已经被电商有样学样,当作“先进经验”移植到了网上。多部委剑指“先涨价再打折”,从一个侧面说明类似现象之普遍、之严重。看来,很多网民推崇的“多上网、上少当”的名言也并非处处适用,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更须多长个心眼,以免一不小心被忽悠了。在商业领域乃至全社会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的大环境里,网络也很难成为一方净土。
其实,在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公开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中,已经明确规定要“禁止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法行为”。可是,类似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先涨价再打折”的行为,是否已经涉嫌商业欺诈?电商随意改变商品定价,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是需要一个明确说法的时候了。
虽然“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也自以为自己的伎俩可以瞒天过海,但还是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破绽。例如,消费者张小姐就发现,一款洗发液之前价格是60多块钱,双十一把价格提到90多。消费者能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不可能发现不了。相关监管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及时发现类似问题,并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但愿多部委此次剑指“先涨价再打折”并非只是一个姿态、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动真格。
有论者认为,粗放式的电商战,既透支着消费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着市场前景,电商战造就不了真繁荣。事实确是如此,缺乏诚信的商家必将被消费者唾弃,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市场也必然混乱不堪,无法走上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电商狂欢,其实埋下了诸多的隐患。商家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消费额,而忽视了自我品牌的建设和消费者口碑的传播,否则不仅可能面对实体店等传统商业形态的“反攻”,也可能面临微商等新兴商业势力的市场挤压。
多部委剑指“先涨价再打折”警醒了谁?“先涨价再打折”的猫腻,既扒下了某些口口声声宣称“消费者是上帝”的电商的内裤,也脱光了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有类似问题的电商应该感到羞惭,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反思自我、回归诚信;“相关部门”则须时时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关口前移、主动出击,严格监管、不留死角,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自身的公信力。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不要为了某个营销噱头而放松了防范。商家和消费者的态度都理性起来了,才能支撑起某种商业模式的长远发展。(南方网乔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