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捐赠旧衣”不能成为牟利骗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4:29: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川多地现“冒牌”爱心旧衣回收箱,衣物多向不明。四川内江城区部分小区陆续出现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箱,居民们捐赠热情颇高。最近,小区居民从到小区走访的志愿者处得知,有些回收箱是无资质的志愿者协会在冒名募集旧衣,且衣物去向不明。对此,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内江确有多个小区出现有“协会”冒用内江市志愿者协会或内江市中区志愿者协会名义,开展以爱心捐赠为名的旧衣回收活动。(11月7日《成都商报》)


内江宝森兴城小区摆放的旧衣回收箱(图/成都商报)

  不少人家里都有一些穿不着的衣物,就放在那里,或者干脆丢掉,造成了浪费。而那些困难群体,实际上非常需要这些衣物。此前两者之间缺少联系的渠道和桥梁,没能让旧衣物充分发挥作用,也没能很方便地满足市民献爱心的愿望。在此背景下,打着爱心捐赠旗号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出现在社区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捐赠的热情非常高。没想到,这背后还隐藏着诸多“隐秘”,甚至有些干脆就是冒牌货。

  居民捐赠的衣物到底去了哪里?我们不妨看一下此前媒体对杭州类似现象的曝光:杭州部分捐赠衣物流入旧货市场,被企业变卖牟利。2014年开始,在杭州许多社区门口都出现了废旧衣物回收桶,成为市民捐赠旧衣物给有需要的人的主要渠道。这个由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以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门联合推出的公益项目大受好评,自启动后废旧衣物回收桶的数量从最初的20只增长到了目前的近2000只,几乎覆盖了整个主城区。可是,有媒体暗访发现,这些废旧衣物并没有实现老百姓的爱心心愿,流向困难人群,而是被企业变卖牟利,一时间废旧衣物回收桶“蒙尘”,质疑声、愤怒声不绝于耳。政府部门和正规组织推出的公益项目,尚且存在倒卖牟利的乱象,至于那些冒牌货,岂非不言自明?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某废旧衣物回收项目的运营机构解释说:“我们是一家专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把能够捐赠的较新衣物拿出来做公益是公司业务衍生出的‘附属品’。”原来如此,经营盈利才是主业,公益只是“附属品”而已。可问题在于,在企业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故意放大公益属性,甚至只宣传公益却对经营行为避而不提的现象?这是否侵害了市民的知情权,甚至有忽悠、误导之嫌?

  或许,正是看到了某些“正规”旧衣物回收机构风生水起、大把赚钱,那些无法取得相关部门支持和“名分”的别有用心者,干脆打起了拉大旗作虎皮、冒名骗人的鬼主意。更值得追问的是,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废旧衣物回收项目,是如何堂而皇之进入社区、得到推广的?相关部门或社区管理者在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据了解,这些旧衣物经过倒卖,一吨可赚四五千元,除了涉事企业和骗子,是否还有其他人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现如今打着“公益”旗号赚钱的现象却并不罕见,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更是精于此道,他们或借助社会福利机构、或干脆公关某些政府部门,通过精心包装给自己的经营项目穿上公益外衣,藉此牟取暴利。拿爱心赚钱最可耻,不仅亵渎了爱心,也伤害了社会诚信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其中还可能出现权力寻租、公权为经营活动背书等更严重的问题。

  “捐赠旧衣”不能成为牟利骗局,经营牟利活动也不能打着“公益”旗号,所谓的“废旧衣物回收项目”存在的问题值得警醒。首先,监管部门要对现有类似项目进行摸查,哪些是纯公益项目,哪些是经营、公益两者兼而有之,哪些是挂羊头卖狗肉,哪些干脆就是冒名的骗子,及时面向社会公示,该保留的保留,不该保留的坚决取缔。同时,更要对类似行为出台管理规范,到底是经营行为还是公益项目,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予以认定,更不能轻易就以行政手段为其经营推广提供便利。(南方网乔志峰)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