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众只好以医闹身份参与医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08:0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遭遇拦路虎,公立医院动力不足”,这是10月19日《经济参考报》的报道稿标题。文章称:近5年来,尽管各地对全面推进医改已经达成共识,省级医改综合试点省份有探索、有突破,但总体进展缓慢,利益格局难调整,公立医院动力不足,三级医院负担重等老问题仍是深化医改的“拦路虎”。


    20多天前,《中国青年报》报道“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交答卷”,称“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都已公布‘成绩单’,不约而同地强调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再上溯到七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介绍:目前我国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达到11个,从首批4个试点省推进情况看,综合改革探索总体进展顺利。


    上述报道说的都是一件事,评价对象也都是四个先行的医改试点省份,而三个月间先后做出的评价结论却明显不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到底怎么了?究竟是总体进展顺利,还是总体进展缓慢?


    从一味强调成绩到近日的承认问题突出,官方的自我修正或许是个进步,但公众还是应该知道评价医改的机制与方法,该知道这个事关重大的公共问题由谁说了算。像这样,自己说好没人理睬,自己修正也没人关注,单方面怎么说都行,这自说自话的医改,此一处就呈现一幅败像了。


    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将从医改中获益或受损,然而大家却连围观的兴趣都没有,更难能有几个人发现“医改评价”中的前后不一。这一定是出了大问题,也可以肯定它是比医改不顺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医改不顺,早在普通人意料之中,他们和专业权威钟南山先生的判断并无多大差异。钟南山在今年三月说过,医改进入“溺水区”,医护人员成为医改“阻力军”。公众还能及时发现医改改出了一些新问题,诸如政府“制裁”患者无奈的异地就医,对医疗市场强行干预,妨碍市场公正、增添患者不便等等。


    医疗行业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本是一个最需要“凭良心”的活儿。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业内良心”是靠不住的,但公众却无法去推动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无法促进医疗市场的公平化。


    因为医疗机构面前没有公众,他们仅面对“单个人”。同时,我们的社会结构里,不存在除医方、官方和个人之外的第三方——即“第三评价机制”、“第三种制约因素”。当然,不仅医疗健康行业这样,社会各强势群体皆然,都是自说自话,目中无人。


    如此,在制约、鞭策、评价医者这方面,“有用”的只有患方个人。事实上,正是患方单个人的质疑与诘难,限制了医方的进一步堕落,通过加剧医患关系紧张的特殊方式,逼出了医改的启动。所以说,无中介、无代言情况下的“医闹”,其实于宏观层面上散发了利于公众的“正能量”。


    医改中“利益格局难调整”,是因为有益单方的利益格局已稳定;“公立医院动力不足”,是因为“私益性”动力已经够强劲。在具体的“医患关系”之上,有个“大关系”,即全社会利益平衡之关系,也就是令社会各组成部分利益协调、互利而不互害的关系。我们最缺少的,正是这。


    利于患方而不利于医方的措施,不应出现,即便出现也不可能维持,不利于医方的医改到头来更不利于患方。而单利于国家与医方的制度、办法却可以成立并能长期实行,正如以往患者体验的那样。故而我说,真正的医改,是改掉国家和医方对公众的霸王条款与单方话语权。


    成功推行医改,首先要改变公众以“医闹”方式参与医改的状况,这状况,医方也不愿看到。怎么办呢?需要有第三方存在的条件,需要接纳全社会的吐槽与建言。否则,官方自己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医护人员就只配面对“医闹”这个平时被漠视的难缠对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