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早上9:5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官方微博发消息称,14日早晨6:30,绿发会白鱀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中华白鱀豚保护地”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鱀豚。 14日中午12:20,中国绿发会官微再发消息称,科考队顾问华元渝对这两头白鱀豚的出现作出认定,甚至直接使用了“我看了,绝对是”的表述,随后又表示“图象很清晰!无须开会、可以发布。若有异议视频为证。” 资料显示,华元渝曾是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教授,长期关注白鱀豚的生存状态。 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有其他淡水豚专家对绿发会的该发现作出其他认定。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白鱀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与江豚一样,是长江中的淡水鲸类。专家指出,功能性灭绝与完全灭绝不同,不排除长江里还有少量个体生存。 事实上,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曾有多次媒体报道出现疑似白鱀豚,却始终没有确凿证据。 14日中午,中国绿发会白暨豚科考队工作组工作人员苏菲向澎湃新闻还原了整个发现过程:5月14日上午五点五十八分,科考队开启了考察取证工作。起初,科考队员发现了江豚越出江面的情景,随即摄像拍照跟随江豚“而上”,随着江豚两三个,四五个一群的情景多次出现,科考队员当机立断的登上小型快艇,贴近拍摄。
六点十几分,在经度:118.0751180,纬度:31.2167990,三次发现、看到“白鱀豚”拱型越出水面并露出鳍背的情景,由于所在位置接近长江主航道,且豚的群体也向主航道驶近,科考队员担心惊扰豚群,以及主航道大轮船给豚群带来伤害,科考队小艇立即返回出发点。 据中科院水生所博士郝玉江介绍,白鱀豚体色青白,有背鳍,有一个长长的吻,体型要明显大于江豚,体态优雅。 苏菲也表示,长嘴和背鳍是白鱀豚的特征。脸颊至胸腹部是白色,但是受阳光反射或逆光影响,背部颜色看上去不一定是白的或者灰色的,也可能是黑的、棕色的,“白鱀豚出水是长吻先出水,接下来是背部、背鳍,每次出水,背鳍必定会露一下。出水动作优雅潇洒,非常温柔。白鱀豚个头明显大于江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