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口食品无中文签,不止于赔偿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4: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的李先生从某公司处购买了25瓶进口的日本清酒后,发现这些清酒外包装上没有张贴中文标识。于是,李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该公司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款。日前,北京市海淀法院审结了此案。法院一审判处公司支付李先生10倍赔偿金。

当前,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缺席”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被虚置,对食品是否过期、安全性、是否含有对自己身体不利的物质等情况,几乎无从了解。《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不得进口。可如今竟然还有部分商家有意误导消费者:“没有中文标签的,是国外原装进口的;有中文标签的,是国内分装的。”少数消费者也信以为真,专门去买那些没用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

这起判决是典型案例,也极具普法价值。它体现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明白该如何选购放心的进口食品。

除去诉至法庭,食品安全执法部门也应介入调查,对涉事商家给予相应处罚。要知道,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背后往往暗藏“猫腻”,很可能并未经过正规的进出口贸易流程。有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有可能是报关的时候“加塞”,比如,某些货车存在夹层,进口商在入关的时候称只有5万箱食品,但实际流入国内的是6万箱,那么就有1万箱食品是缺失监管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违法走私行为。

《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因此,对于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只有诉讼和监管两手都要硬,才能最大限度地堵住食品走私漏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