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应试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人格?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9: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孩子不快乐,长大以后也不快乐,这个社会能好吗?

你培养的“学霸”可能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最近,成都发生争夺某重点小学名额事件,一位自称年收入50万的成都某高档小区业主写了篇“雄文”称,“好一点的小学,暑假都有去美国的游学项目,花费至少要4万~6万……我女儿5岁,我每周都请国学老师来给她教礼仪,每个月花费1万2……你们半年工资就没了。”“假如你连买学区房的财力底气都没有,也就不要指望通过划片给娃儿带来良好的教育。”

诚然,重点学校是中产父母们的必争资源,名校争夺战既凸显教育资源的短缺和过度集中,也表露出中产们担心下一代阶层跌落的隐忧。但进一步讲,这篇《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所暴露出的当下中国精英教育的偏见,才是更值得警惕的。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采用“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指数”,即收入、工作、声望甚至权力,对各阶层进行了综合划分,结论是:中国的上层人口比例为5.62%,中产层为19.12%,下层为75.25%。在这差不多20%的中产阶层中,有73%的人处于和下层接近的过渡、边缘状态。换句话说,有超过七成的中产阶层,随时面临着滑落到下层的危险。

这次成都的中产倾轧实际上是大家为了孩子在抢夺有限的教育资源,于是发生“踩踏”事件——中产在维权时大家一致对外,而争名校名额时又搞起“阶级斗争”。

抢夺重点学校名额凸显中产焦虑,这一焦虑因高昂的学区房价格进一步加剧。但是,请大家不要忽视原命题:我们培养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抢夺名校资源是一种高考竞争的前移,前移到了幼升小、小升初。上了重点小学,就能上重点中学,中学后就是985、211大学向你招手,离所谓成功人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中国的成功学路径似乎就是这样的。

家长们为让孩子进好点的学校都要托关系、送钱物,可谓费尽了心机。一方面百般呵护孩子,给他创造各种上名校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又层层加码,让他们沦为“应试奴”,失去童年快乐,更罔顾其灵魂成长。

于是,“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有证书,无能力”“懂考试,不懂生活”等等的教育倒置后果就产生了。

中国的孩子不快乐,长大后也不快乐,这个社会能好吗?

那么,中国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一切唯西学马首是瞻,科目设置缺了中学内容如修身养性、诗书情怀,尤其缺人格培养。

一切以应试为目的,孩子沦为考试机器,学校成了收钱机器。大家都有想法,却没办法。

一切以成人标准来要求,将小孩培养成“小大人”,过早失去童真,即所谓“童年之死”。

应试教育在培养什么人格?中国的重点学校一律以培养“学霸”为己任,以升级为圭臬,其结果是培养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快乐教育,培养精通东西方文化经典、懂生活、懂爱、有动手能力的未来一代,似乎不再是教育的核心议题。

为长远计,社会不应在有限的资源上相互抢夺,而是回到培养社会合格人才这个原命题上来。

教育目的就应该是兼顾孩子身、心、灵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术德兼修、知书达礼、心胸宽阔、体魄健全的未来一代,难道不是吗?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