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英文名的孩子,怎么就没朋友了?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08:2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从第一季开始就显露出“中国式中产阶级教育模本”。5个萌娃有三个在节目中使用的是英文名,发音不准的田亮哪怕叫女儿“森碟”(Cindy),也不叫中文名。《爸爸去哪儿2》热播时,黄多多一口流利的英语传闻一年13万元的学费震惊了不少人。而现在呢?仿佛一夜之间,都市里人人都在谈论如何送娃去国际学校,学费更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了。

热衷叫孩子英文名的中国家长只是虚荣

六一节来临前夕,一篇有关“中产教育鄙视链”的报道成了网红奇文,转发量之高凸显了中国育儿大军的集体焦虑。文章开头写五岁孩子以对方有没有英文名,来划分能否成为朋友一起玩的界限。那个女儿有英文名字的家长,“略感尴尬,夹杂着一丝窃喜和满足”。而每学期2.5万元的英语补习班,则是交朋友的代价。

有没有英文名字,到底有多重要?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老电影《三毛流浪记》。影片中,三毛被阔太捡回家,改了个英文名字叫Tom,管阔太叫Mummy,英语说对了才给奶油蛋糕吃。阔太让Tom接受我们今天来看可以排在教育鄙视链上端的各种教育(或者说训练)后,搞了场社交派对,嘉宾中最扎眼的是上官云珠演的美丽太太,带着洋娃娃般、会弹钢琴的女儿Mary。三毛有了英文名Tom,这是他能和Mary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一个英文名,透射出不同社会相似的种种虚荣和势利。

实际上,真正学富五车的名家,哪稀罕用舶来的名字呢?你知道钱钟书和杨绛的英文名吗?听说过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英文名吗?人家可是在国人大多不知“留学”为何物的时代,就漂洋过海了。就算在今天,为数不多的闯荡好莱坞的中国影视明星,人家拿英文名卖弄了吗?

家长之间的攀比,历来就有,“中产教育鄙视链”不过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对社会等级最敏感的正是所谓的城市中产,这种焦虑倒不是担忧阶层固化,而是担心一不小心就被赶下了这趟车,是一种忧心阶层震荡的惶惶。他们普遍的特点之一,是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上心,特别容易出“虎爸”“虎妈”。

真人秀节目凸显国内教育向英文倾斜

曾经广受追捧的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从第一季开始就日益显露出“中国式中产阶级教育模本”的展现。5个萌娃有三个在节目中使用的是英文名,发音不准的田亮哪怕叫女儿“森碟”(Cindy),也不叫中文名。第二季,明明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孩,可黄多多一边体验生活,一边流利地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电视机前的观众愣愣地看呆了:原来明星家娃这么小,英语说得就那么好了。尤其是最后一站,一众爸爸和孩子出国游来到新西兰,杨阳洋的英语听说能力明显差一大截,杨威父子在游戏环节里显得十分尴尬。观众们看得感同身受般焦虑起来,这简直就是儿童英语培训班的特级广告。

《爸爸去哪儿2》热播时,黄多多传闻一年13万元的学费震惊了不少人。而现在呢?仿佛一夜之间,都市里人人都在谈论如何送娃去国际学校,学费更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了。有的家长纯以学费来自诩阶层,甚至反对学校降价招生,认为这会破坏阶层的纯洁性。一些学校会考查家长:比如妈妈最好是全职的但又有名校的高学历背景。今年上海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招生时,不仅要家长做问卷调查,而且还考察祖父母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引起广泛争议。大概学校相信“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血统论再抬头,但这完全违反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原则。

不要把家长的焦虑和攀比转嫁给孩子

教育改革一波接一波,但公立学校愈强调所谓“宽松教育”,各种教育机构、私立学校愈拧紧升学竞争的弦。真要计较起来是没有底的。不要以为上个英语培训班就够了,英语课是纯外教上的吗?外教的肤色如何?来自哪个国家?论及运动素养的培养,你家孩子学的是游泳、足球,是花样滑冰、高尔夫,还是冰球、马术?阶层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二十年前的中小学就有,但还没有如今这么直接、明显,闪耀着暴发户的金牙光芒。

鄙视链发展下去,就直接针对成人。比如前阵子某电商招聘赤裸裸地表明:“不要简历丑的,不要研究生、博士生,不要开大众的,不要信中医的,原则不要黄泛区(指历史上黄河下游频繁被洪水祸害的地区)及东北人士”。短短三十几个字,踩了多少个歧视的雷,显得特别粗鄙、狭隘、愚蠢。

保罗·福塞尔所著《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从上个世纪末畅销至今,充分说明这种焦虑的全球普适性。在中文版前言里,作者指出今日中国正经历急速的新社会等级分层,几十年来对“平等社会”的追求受到挑战:“推动这一变革的最有利因素就是金钱,占有金钱的多少正在把人们的社会地位重新划分。金钱取代了平等和社会公正,开始编织自己的神话和传奇,编织人们的生活梦想,同时毫不犹豫地粉碎着一大批人的致富期望。”社会等级的鄙视链可以延伸到各个方面,外延是无限的,从中反映出种种恶劣的偏见与歧视。

从勒紧裤腰带买名牌奢侈品,到倾其所有购房,再转而将压力加诸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这样建立起来的人生存在感与尊严,都是很缓慢、劳累又虚幻的,一旦偏离、出轨,轻而易举就会倒塌、破灭。人生之初,我们应该首先教会孩子的,绝对不是这样焦虑的一链接一链。至于文首提到的以英文名决定是否交朋友的故事,就当一个笑话看看吧。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