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资数据统计要多点“大数据”意识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09: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各地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重庆、浙江、湖南等多地公布了2016年平均工资。针对很多人觉得自己工资“拖后腿”的吐槽,多地统计局也进行了释疑。北京市统计局在解读中指出,平均工资包括了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但是对劳动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与个人感受存在差异。(6月1日中新网)

“平均工资”所引发的吐槽,其实已持续多年。其中除了一些习惯性的“拖后腿”式自嘲,根本上还是源自一些人对于平均工资的统计结果产生了隔膜。不少人的收入低于平均工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相当多的人在统计数据中找不到自己所属的位置,难以准确评估自己的收入到底在社会处于怎样的水平。在这种现实之下,平均工资统计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同,确实是个值得正视的问题。

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述状况的出现,并不难理解。正如相关方面所回应的,一是平均工资包括了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但劳动者对实际工资的感受往往只体现在实发工资上;二是,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然而,仅仅看到这些“客观原因”是不够的,现行的工资数据统计多一点“大数据”延伸,而不是停留在公布平均工资层面,才是最关键的。

早有相关专家指出,平均数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资水平情况,因此在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同时,公布工资的中位数、低位数、高位数很有必要。这也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从统计技术上来看,统计工资的中位数,其实并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不会增加多少统计成本。这背后反应的其实还是一种统计思维的落差。在过去,统计更注重的是面向主管部门的结果汇报,对外发布粗线条一点,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到了现在,统计结果不仅要具备明确的治理指导意义,也应该作为一项信息公开的内容,让公众看得明白,产生认同,从而真正体现“服务意识”。

由平均工资,一般只能推算出社会的收入总量,背后的个体差异、收入分布状况、与物价水平的对比等都隐身了。而人们对收入的关注恰恰是实际的获得感,它对应的是对工资水平不高和收入差距不平衡的焦虑。那么统计收入数据,当然就应该着力于回应这种期许,尽可能多的解答民众的疑惑。这种多元化的数据统计与披露,相较于一个让人产生隔膜的“平均工资”数据,也已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利于公共治理的参照。

某种程度上,屡屡引发吐槽的平均工资数据,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信息不透明,它过于抽象和干瘪,理当作进一步的细化和延伸。现在流行大数据运用,其实大数据的意义不只是指数据规模的增加,关键是通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工资数据统计,显然还缺少足够的问题意识与“大数据”意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