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和田地委副书记、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卢宇国接受凤凰网独家访谈,介绍北京产业援疆取得的突破和经验。 中央对北京产业援疆寄予厚望。而和田特殊的环境,始终有两个关键问题制约着产业援疆:有没有企业愿意来和田?和田的农民能不能转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内地企业怎么管理、汉族员工怎么管理,这里的企业、这里的民族员工,就应该怎么管”,卢宇国对北京引进和田的两家标志性企业提出这样的管理建议。 卢宇国告诉凤凰网,和田的整体发展思路,要围绕着组织化和教育来开展,坚定不移地发展二产,让农民转成现代产业化工人,“这是长治久安之道”。他以企业女工的变化为例,“随着视野的开阔、经济上的独立、现代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婚姻观和生育观会逐渐发生变化,以后她不会(像当地农村妇女那样)再想生四、五个孩子”。
北京援疆突破和田无上亿企业空白 凤凰网:北京市产业援疆资金由“十二五”时期10.7亿元提高到“十三五”时期28.5亿元。目前北京产业援疆落地情况如何? 卢宇国:2014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市援疆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希望北京市在产业援疆、人才援疆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整体来看,现在和田的招商引资势头很好,可以说北京产业援疆实现了突破。 一是有标志性企业。2016年我们引进了两家企业落户和田。这两家企业用工约为1500人(主要是当地维吾尔族员工),年销售额今年有望达到3个亿,其中一家企业用工稳定在800余人,职工月平均工资4000多元。另一家企业职工中有夫妻30余对,人均日工资达140余元,高的一天能挣200多元。 二是后续发展态势好,我们提出“服务一批,落地一批,跟踪一批”的思路,对投产企业抓发展、签约企业抓落地、意向企业抓跟踪。目前还有一批企业在等着建厂房、一批企业正在谈。我给(北京援疆)产业部提出一个要求:今年能不能引进一家单个用工突破2000人的企业,有一家年销售额七八亿的企业正在谈。 三是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当地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招商引资的机制体制更加健全完善。 北京与和田产业落差比较大,过去大家对产业援疆有两个疑问:有没有企业愿意来和田?和田的维吾尔族农民能不能顺利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实际上,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产业援疆的力度,除了想要解决和田工业企业比较少的问题(和田曾很长一个时期,没有销售收入过亿的工业企业),还想在完善和田招商引资机制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做一些探索。
内地员工怎么管理在和田就怎么管 凤凰网:不少企业,尤其没到过南疆的,会担心当地员工的管理问题,不敢管不知道怎么管,你们是怎么破解这个问题的? 卢宇国:我就提了一条要求:内地企业怎么管理、汉族员工怎么管理,这里的企业、这里的民族员工,就应该怎么管。我认为对当地民族职工的管理,只有坚持这一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职工在上班过程中做“乃玛孜”,企业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内地企业对佛教徒也是一样,不可能允许在车间烧香拜佛;再比如企业领导有一次找我,说有一些职工周五下午要去做礼拜,希望放半天假,我告诉这家企业领导:我们对宗教的态度是尊重而不强化,公民个人有宗教信仰自由,企业也有自己的规定,你可以请假,但企业的上班时间不能因为你去做礼拜而调整。现在企业的用工很稳定。 另外我建议企业修改下作息时间,中午企业给职工提供一顿饭,这样职工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可以立即上班,不用回家做饭吃饭再回来,职工也很乐意,下午可以早一点下班回家。很小的改变,企业没有增加太多成本,但培育了职工的时间观念,只不过过去没人这样做。 逢年过节,企业都会给职工发一些东西,对困难家庭还成立了互助金。企业还组织员工每天进行一小时的汉语学习。他们还有一点做得很好,所有职工穿统一的工装,在和田办企业,工作服很重要,就是要让员工自己有个心理暗示:我不是到厂里临时打工,是企业职工了,强化了对工厂的归属感。现在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很强。 维吾尔族农民到企业是能管理好的,就看怎么管理,环境改变人,就像一些懒散的农村青年到了军队,出来后个个是有纪律的军人,就看怎么管。 在产业援疆过程中,我们还想证明一件事,能不能改造他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我去企业问那些年轻女员工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谈朋友?什么时候结婚?她们都觉得我问的很奇怪,说现在不着急结婚。随着视野的开阔、经济的独立并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婚姻观和生育观会逐渐发生变化,以后她不会(像当地农村妇女那样)再想生四五个孩子。 和田,目前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我曾跟对口支援的和田市领导提出,可以为当地工人提供一些宿舍,让员工大部分住在宿舍,将来他们结婚了,和田市再提供保障房,他们就不再回农村了,由农民变成生活在城市的产业工人。 凤凰网:企业管理严格,员工适应吗?流失的多吗? 卢宇国:其实员工流失没那么大。对员工的管理我还是坚持一点:环境改变人,就看企业怎么管,企业要创造环境。我们要在企业创造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环境,创造一个关心员工、鼓励员工互爱的环境,创造一个让员工学习汉语、遵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追求现代生活的环境。 政策可高可低的可以按照有利于员工的标准执行。但有一条,违反原则性的东西,从不妥协。 和田要主动抓住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机遇 凤凰网:和田过去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工业企业,您刚去时提出和田是一座“经济孤岛”,北京产业援疆是怎么取得突破的?对和田的产业定位是什么? 卢宇国: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和田要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行业,这个问题我们是有答案的。和田发展二产、招商引资,要把它放在中国经济全局中去思考。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和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机遇。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对和田来讲是大有可为、机不可失。 我们在和田招商引资,主要锁定在这三类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但对运输成本不敏感的外来加工企业,如沿海地区的电子加工企业;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能够大量吸收当地农民就业、和中央有优惠政策支持的企业,如纺织服装企业;对和田、南疆优质特色农副产业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能大幅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食品加工企业。当然还有一些面对和田和南疆区域性内部市场的,但我认为这不应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毕竟和田是个只有250万人口的小市场。我们更多要引进那些在内地原来有市场、有品牌、有技术的企业,在内地因人工成本提高,企业有强烈意愿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和田发展工业综合成本低,和田有6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用地价格低,工业用水、电、气价格分别是2元/立方米、0.422元/度和1.5元/立方米,制造业劳动力工资2000-3000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服务意识 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 凤凰网:那你们主要面向哪些地区招商? 卢宇国:我们精准定向招商,主要是江浙一带、广东、深圳、北京。未来几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驱动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加工制造业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和田要抓住这个机遇。 大方向现在清楚了,和田还需要做一些配套工作,比如招商。我认为和田现在就要感动招商。什么叫感动招商?无非是高位推动、以诚相待、用心用情。来和田的企业家,我只要在和田,就跟他们见个面、吃个饭。他们有问题指挥部就想方设法给他们协调,来的企业已经习惯了找北京援疆指挥部。 我会跟每个企业家聊,你原来做啥、为啥要来和田、来和田做啥,还劝走了很多企业家,你来和田投资,我就希望你能挣到钱。如果你的想法不符合和田的实际,在和田很难挣到钱,发展就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就不会鼓励你在和田投资。 我们指挥部现在就是给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来和田考察的企业家免费吃住在指挥部,指挥部派车、派人陪同考察、帮助协调有关事宜。我跟指挥部同事说,要看大局、不算小账,要让企业家相信我们,有事愿意找我们,哪怕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 现在我们援建的地方政府也组建了专门的招商团队,招商意识明显有提高,有的县招商意识和成绩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凤凰网:之前和田一直发展不起来工业?为什么?除了稳定方面的因素,政府环境是不是制约因素之一? 卢宇国:和田的优势很明显,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确实是个问题,但问题解决不就行了吗?因各种原因,人家感觉来和田投资风险比较大,不愿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那我们就解决投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对我们援建的县市(北京市负责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我们制定了统一的政策:支持当地政府把厂房盖好,不动产政府来投,企业只需要投入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觉得和田不合适可以随时撤走。搬来的费用政府解决,厂房免费使用五年,五年以后觉得和田不错,企业可以回购,折旧费政府买单,也可以长期租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政府统一建标准化厂房,审批手续快,效率比较高。这样做,外来企业投资风险大幅降低,企业来和田投资意愿明显增强。 我们还提出来可以给引资企业高管上安全保险,特殊人才实行年薪制,政府补贴多少钱可以谈,大致是政府出一半企业出一半。企业觉得招工难,我们可以协调当地政府帮你招,包括当地技校帮助培训,但是管理制度必须符合我们的要求,有现成的企业做案例。 我就跟和田当地同志讲,不怕有问题,有问题我们去解决,企业来了,要让人挣钱,人家才愿意来。政府部门关键要有服务意识,各工业园管委会的干部,每天都应该到企业去转转,企业有啥问题主动服务,不能老觉得自己是管理部门,高高在上。 我们援疆能做的都做到,但我们坚持谈判主体是企业对当地政府。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育受援地的内生动力?和田要在南疆形成地区优势,内部也要竞争,我们让受援县市之间也形成竞争,谁的环境好我们就介绍企业到那里,奖优罚劣,推动服务质量和意识的不断提高。 实现长治久安经济是基础 和田需要二产 凤凰网:我看各省产业援疆的思路目前主要还是靠引进疆外企业,是不是要比培育当地企业容易的多,另外也能给当地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模式? 卢宇国:为什么和田本土企业长不大?一个原因可能是企业家的眼界问题;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受到过很好的现代企业管理训练。我看到的一些维吾尔族企业家,一个是他们的行业比较窄,大多是建筑、地毯、食品等;另一个是他们往往只面向本民族,在区域和人群上受到很大限制。 必须要找能支撑和田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我们的重点是产值上几个亿、十亿的企业。既给小微企业创造条件,也要有志向盯着大企业。我还是希望有更多内地企业家到和田带动当地发展。 凤凰网:内地城市化进程中,有专家提出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田,您认为关键是要发展二产,不能直接从一产跳到三产。因为不仅要解决60万和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承载着组织化、将农民转成现代产业化工人这样的长治久安任务。 卢宇国:和田的整体发展思路,还要围绕着组织化和教育来开展,坚定不移地发展二产,通过组织化和教育,严格管理,让农民转成产业化工人,这是长治久安之道。 和田的三产就是生活服务业,现有条件下难以做大做强。 和田农业受用水红线和生态环境脆弱影响,一味扩大规模不现实,关键在提质增效,发展优质特色林果业以及其他经济作物。此外,农业还应该注重向科技要效益,当地很多老百姓没有基本的科技常识,所以,推广农业科技的潜力还很大。 北京援疆的下一个着力点,就是在提高受援地的农业科技含量上下更大功夫,在和田建起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很多人讲和田要做农产品深加工,我觉得不是方向,方向还是自身农产品的调结构。和田最大优势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要把冬天利用好,和田冬天不冷,反季节的、适合长途运输的农产品,可能比现在的经济效益多很多,比如冬天大棚里的草莓,一公斤100多元;再比如科技种植番茄,过去一个大棚产量也就六七吨,我们去年种的达到了15吨。 农业要做好,就靠两个助推器,一是信息,就是差异化有特色;二是科技。 凤凰网:您设想的和田的农产品以后是要面向内地市场? 卢宇国: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适合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的。和田一定不能面向内部市场,要打通航空、铁路、公路的各种物流,要根据运输周期、经济价值,选择哪种运输方式。 但现在和田还没有精力考虑这些,和田很多东西没有人来把它串成产业链,当地要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新疆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经济是基础之一。 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 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凤凰网:我看北京产业援疆还特别强调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算好政治、经济两本账。在产业援疆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卢宇国: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员工的语言素质很很重要。在和田,需要全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就是汉语教育。以前,只依靠教育管理部门办教师进修学校和双语培训,模式机制单一,没有竞争压力,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更好地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和田有一家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维吾尔族教师为主体,普遍素质较高,教学有激情,汉语教学效果非常好。我们就向当地有关部门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更好地发挥该校在成人汉语培训中的作用。 有些东西长期解决不了的,要考虑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我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主要靠社会力量去做,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需求,光依靠体制怎么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办的技校,专业要审批,结果大多是做服装加工、炒菜、修汽车,学员就业难,学习也没有动力。市场机制能够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我们特别体会到,在理念上需要更开阔一些,政府部门不要什么都去做,可以出台培训补贴政策,制定统一的培训考核标准,统一组织培训成果考核验收,用激励政策调动社会积极性,用约束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