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速公路停工三天搜寻营长墓地 找到他大家都流泪了

[复制链接]

1086

主题

1086

帖子

35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9:4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大国小兵|高速公路停工搜寻营长墓地,看到帽徽大家都流泪了

云南省施甸县仁和镇热水塘村,是当年中国远征军115团驻扎地,村里的墙壁上,还留有很多当年的抗战标语和壁画。

这家村民的墙壁上,画了一位军官骑着战马。主人说,他家里曾住过一个远征军营长。

村子里的李群老人说,山腰上曾埋过一个远征军王营长,下葬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有一口上好的棺木。

6月14日,李群老人带领施甸县的志愿者前往寻找,因年代久远,原墓已经被土覆盖。在现场,志愿者们发现那个区域正在修建高速路,很快将会被推土机推掉。

志愿者立即联系高速路指挥部,说明情况,指挥部负责人曾是军人,他立马表示,暂停这段路的修建,先寻找营长墓地。但是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6月15日一早,志愿者联系当地村民开始寻找营长的墓地。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部,立即委派西北大学的考古学专家抵达现场进行指导。

很快,王营长的墓碑找到了。碑文记载很详细,王营长名王春泉,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河南太康人,参战四次,两次立功,于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洪师长、赵团长集合官兵为其举哀,“马革裹尸,素志而死,作异乡孤魂,难怪乎其死后不瞑目也。”

碑文记载,其有一个孩子年仅9岁,寄居于四川汪津。

志愿者很快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了王营长的照片。根据碑文记载,王春泉毕业于黄埔军校14期一总队。

根据碑文信息,正在河南出差的龙越基金会秘书长姚遥和当地志愿者一起,立即赶往王营长的老家太康县,村子里的人都知道王营长,当年是一个大官。他曾送给妻弟一套军装,毛呢大衣和长筒军靴,逢年过节妻弟就会穿上。

家谱上,有关于他从军的记载。他的两个弟弟曾前往云南寻找哥哥的墓地,但没有找到。弟弟都已经去世了。更遗憾的是,墓碑上记载王营长有一个儿子,经过打听,得知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得病无钱医治而夭折了。

王营长的妹妹还健在,已经85岁了。老人说,王营长牺牲后,他的警卫护送他的夫人朱氏回到河南老家,遵照营长临终前的遗言,与朱氏成家,照顾了她一辈子。警卫的家在外蒙,至死都没有回去过。朱氏也于几年前去世。85岁的妹妹说,希望尽快能前往云南给哥哥烧柱香。

在施甸的发掘现场,虽然找到了墓碑,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遗骸。时间越来越紧张。

寻找范围不停地扩大,终于发现了尸骨的碎片,但是没有任何棺木的遗迹。大家猜测这应该不是王营长的墓。

志愿者们决定继续扩大范围,在高速路重新开工之前,一定要找到王营长。志愿者中,有好几位都是二三十岁的女孩子。他们一点一点地剥离着土层,生怕不小心伤到王营长。

终于,在期限的最后一天,6月17日,寻找小组在离墓碑四五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棺木的印迹,已经与泥土溶为一体。

当这个青天白日帽徽出现的时候,大家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定就是那个为国牺牲而埋骨他乡的王营长。除此之外,还找到了几枚金属衣扣。

本着谨慎的态度,专家提取了骸骨样本,将通过DNA鉴定进一步确认其身份。

王营长的遗骸被收集起来,暂时存放于施甸县殡仪馆。另一具不知名的遗骸,志愿者将其安葬在施甸县公益墓地,那也曾是一个生命。

所有参与遗骸寻找的志愿者和当地村民一起,向王营长三鞠躬,感谢他为这个国家做出的牺牲。也期待有一天,少校营长王春泉,能像一个英雄一样有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

(感谢施甸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高速公路指挥部、热水塘村、保山市七子影视公司以及热心人士景雅琴、陈晓枫、孔祥平等的参与和支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