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长的“老爷”车
前不久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笔者拜访深圳龙华新区的经贸局一负责人,事毕后我送该领导回新区办公楼是13点30分,正是饭后午间小憩时候,办公楼区域一时归寂。此时瞥见一雅阁商务车从大楼地下室开出,该领导说,王主任中午又不休息,这么早就去哪里办事了,现在新区刚刚成立,百业待举,他们太辛苦了。我顺眼望去,这辆牌号133的车太熟悉不过了,王主任即龙华新区主任王立新同志。记忆中的2003年,有一次我偕同事为请办一事的批复,访见了当时刚刚荣任宝安副区长的王立新同志。那天王副区长十分热情负责地亲自驾车带我们找人拍板,使用的就是这辆车,因而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光荏苒,转瞬一去十年,王副区长已升任龙华新区主任,想不到不改的仍是使用一辆行将报废的旧车,不改的更有他日夜在公、不计作息、勤政敬业的工作作风。
公车消费是“三公”烧钱之一,每年据说有数千亿元化作了汽车尾烟,从纳税人诟病到深恶痛绝,从“上级”的提倡号召到行政命令纪律的约束责任追究,“公车改革”不断以美丽动听示人,就是不见药效。110多年前,天朝精英、在京会试举人1300余人,主张御侮强兵、变法治国、改良政体、裁吏养民,他们联名上书,寄希望于“圣上”。虽被中央都察院拒绝,但主张的“主义”流传,成为进步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被历史肯定并记载为“公车上书”。今朝的“公车改革”,寄希望于公仆。史上的“公车”为国家输送人才,康有为等人虽然保守但利用“公车”为民请愿,为国分忧,与今天的“公车”“为谁服务”似乎开不到同一股车道上,但不妨来点联想和比较:受历史和时代局限的“公车上书”尚有积极意义,作用于进步,如今的“公车改革”不知受什么局限,要待何时才会有积极影响、大的进步来?
多年来的事实已难以为“权”者讳。国人见到的是机构重叠、冗员繁殖,公车泛滥。祖传的劣根性在官场尤为发扬得势,已成为万世不变的铁律:权重禄厚,官大车豪。过去有说是“一阔脸就变”,如今大有突破和创新,岂止是“变脸”,连“本”“性”“心”都在嬗变之列。俯仰所见,有多少官员毫不懈怠大权在握之机,狂贪暴富之后即换房换车,还要换妻纳“妾”。还有无数在马上得意的人在落马前一刻仍是一脸灿烂一嘴华丽,背诵那些耳熟能详的“反腐”流行语。人说世界社会是大舞台,其实最精彩的还是非官场莫属,那里才是超级演技明星的大本营。
虽然“文无定法”,本文似乎“想”得太多“看”的太“远”,这无非是看到龙华区王主任用车有些反常引起的一番小议,小议的意思其实很明白:我看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
近期来国家各部委公布了三公消费情况,有些部门因业务需要年开支成功突破二十亿,世界第一舍我其谁!长期以来,许多焦点只是看点,访谈只是清谈。重要的是谁之责,如何做,动真碰硬要效果。深圳的公车改革又即将进行,特别规定,周日非公务活动严禁开公车外出,但愿不再是虚话。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