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497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世界上最悲伤作文”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562

主题

64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6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1: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被冠名《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的文章,确实深感心灵震憾,忍不住为可怜孤儿不幸遭遇流泪;与此同时也即时通过自己的微博转发,而事实上这篇新闻日前已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善良的人们普遍给予了强烈的同情和关注,并对相关给予帮助的公益慈善组织点赞。众所周知四川大凉山之极端贫穷程度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基于网络媒体被煽情炒作忽悠成常态的经验,之后就觉得此“小学生作文”从内容描述之简约、体裁段落划分之成熟,似乎并不太令人相信这出自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贫困女生之手,而很可能是出于募捐而制造的煽情炒作。

  果不其然,第二天也就是8月6日,新华网报导,记者调查发现,网文中提到的作文《泪》的作者名叫木苦依五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四年学生,今年12岁,父母分别于2011年、2013年因病去世,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姐姐、哥哥和两个弟弟。目前,木苦依五木的哥哥、姐姐均在外地打工。凉山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文《泪》系木苦依五木写了一篇作文后,由支教老师改写,再由木苦依五木照着手稿进行原文抄写形成。记者从凉山州宣传部门获取的《泪》的原手稿复印件显示,内容与网上流传的作文内容一致,字迹却明显系出自成人。凉山州委宣传部表示,网文《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存在“移花接木”,该文章中所附照片的小孩并非木苦依五木,而是来自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甲拉村的小女孩。

  显然所谓“世上最悲伤作文”不仅仅文章本身是成人也就是支教老师写好再由小学生填写,甚至就连新闻中所附女孩的一系列照片都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变成了另外一个凉山女孩,对这样一个确实感人至深的新闻内容,这似乎并不严肃,为了募集捐款而编造段子,尽管文章中所述孤儿情况的事实存在,但显然会冲淡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认识。当然这种刻意煽情的炒作传播方式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短时间内相关公益组织就收到了80多万元捐款,人们甚至因为这篇作文内容的描述,以为这家处境可怜而悲惨的孤儿家庭在当地已经陷入缺乏政府救助而被边缘化的境地,这不但激发了公众极大的同情心,也似乎也更让人们纠心。网民们在为民间公益组织点赞的同时,往往强烈质疑当地政府之不作为。

  真是如此吗?从今天媒体披露出来的更多信息来看,抛开煽情、炒作和索捐,事实上这篇“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的背后故事并不简单。首先该孤儿一家在并非没有得到来自政府和民间多方面的救助,据记者调查,在木苦依五木父母相继去世后,越西县民政部门于2014年10月开始向木苦依五木五兄妹发放每人每月678元的孤儿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加上其爷爷、奶奶的养老金补助金,目前该家庭每月享受各项政策补助3540元。目前,木苦依五木及四弟木苦小康、五弟木苦小杰三人在放暑假后,已被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带到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补课。

  失去父母的孤儿很可怜,对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谎可谓雪上加霜,当然应该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救助;但应该说他们能够获得每月享受各项政策补助3540元的情况看,这笔款项在贫困山区也算得上巨款了,他们靠自己从事农业劳动,几乎不可能获得每月近四千元的收入。而这篇网文又很快募捐到近百万巨款,恐怕真正从“最悲伤作文”中直接获益的恰恰是制作和传播这篇心灵鸡汤的煽情文章者,也就是最早将《泪》发到网上的是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当然只要这些钱最终能用到公益慈善事业上,或者用到孤儿一家的脱贫帮助上,也是一件好事。

  问题是在这件事的背后除了煽情炒作的目的存疑,人们还有许多质疑,。我们知道,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总人口473万人,是四川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过去几年来经常被媒体报导的珠三角大量童工丑闻中,那些童工几乎绝大多数来自凉山贫困区,童工屡禁不止的原因很简单,辍学出来当童工尚且能吃饱饭还能赚钱,遣送回家就更惨,往往媒体曝光后就不了了之,因为在贫困与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陷入两难。而现在我们再次通过“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的煽情炒重新聚集于大凉山地区之贫困现状,事实上人们也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针对大凉山贫困现状的救助都限于“授人以鱼”的境地,而非“授人以渔”的真正脱贫方式。

  民间公益组织在政府力量之外,不惜采取煽情炒作等方式想方设法处心积虑的索取社会捐款固然出于善良愿望,但这些钱真的能解决长远的脱贫目标吗?事实上有报导就指出,当地占绝大多数的彝族人平时好吃懒做,缺乏自力更生靠劳动致富的长远目标,基本上依赖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大量捐助救助,尤其当地吸毒成风、艾滋病泛滥成灾,400多万人口中居然有10左右之巨,有曾经参与当地支教的志愿者描述“他们根本不需要被救助,他们有钱就去吸毒赌博,想自救的早下山了!我亲眼所见捐来的衣服,文具,书都被村民扔进垃圾,人家只要钱,不信的自己打电话试试去,你就说你想捐物不捐钱,看看人挂不挂你电话”。

  还有网友描述:你先去了解下凉山州的毒品和艾滋病泛滥状况再来发言,大凉山聚集中国最多的NGO, 扶贫项目十个就80多亿,缺钱吗?男人都不干活,吸毒,艾滋病泛滥,拿捐款买毒品,拿援助的种子变卖买毒品,捐给孩子的钱被父母拿去买毒品,还有卖孩子换毒品的。抢志愿者的行李说不是应该给我们的吗?志愿者满腔热情去,心凉透了回来。 艾滋病泛滥更要命。1995年发现第一例,2013年两万出头,2015年四川省卫生厅目标是把凉山州艾滋病例控制在9万以下,这个速度推算是一年翻一番的节奏,而且母婴传播比例增大以后速度更快。未来三年要还是这个速度的话,凉山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将是艾滋病患者。而且当地人把艾滋病当常事,根本没有防患意识,吸毒,滥交(婚前性伴是民族风俗),不用避孕套,这让人怎么控制?--------。

  一个地方的贫穷,当然有着自然资源的匮乏,就好比大凉山地区地处偏远山区的特殊情况,但缺乏自力更生、努力打拼的民风意志,恐怕也是内因之一。贫穷值得同情,但懒惰和索取、坐等政府和公益组织送钱来救助,绝对不可能根本上脱贫。即使是短期内得到大量爱心捐款,也只不过换来一个心安理得,反正已经施以援手了,他们还那么贫困,何解呢?

  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属于贫困山区,其实在大凉山里还有不少和木苦依伍木一样的孩子,贫困、疾病、吸毒、艾滋病让许多孩子成了孤儿,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关怀,这不仅仅只是金钱的问题;恰恰公益组织制造煽情的炒作是基于索取社会捐款的目的,但不真正改变当地的民风观念和帮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模式,再多的捐款也只可能丢进懒惰和贪婪的无底洞。

  “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确实写得很煽情,只不过是成人枪手们依据孤儿背景代写的求捐鸡汤文,眼泪之后便是虚汗。纯真的孩子们是不幸的,如何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尤其是通过教育改变大凉山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或许比单纯的索取捐款更重要。毕竟在救助贫困上,授人以鱼也好、授人以渔也罢,政府应该承担更直接的责任。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自由评论人,帝国良民之雾里看草,看透世界缤纷,活跃于网易、凤凰网、华声论坛、微言网等,写作领域宽广,热爱文学、户外运动和摄影,专注于时事评论、社 会人文,冷静论道,就事论事,张扬正义,针贬时弊。连续多年荣获凤凰网论坛、网易新闻论坛、红网时势论坛和华声论坛年度十大金牌写手、十佳写手、十大优秀写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恍恍若梦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5-8-7 08:12: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嫣语笙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5-8-7 08:1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直浅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15-8-7 08:23: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欠你的债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15-8-7 08:25: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兜兜转转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5-8-7 08:33: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旧事惘然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5-8-7 08:39: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沦陷的痛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15-8-7 08:43: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忧伤说笑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15-8-7 08:49: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钓鱼岛渔夫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5-8-7 10:07: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