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摆放的游戏机不抓‘娃娃’,改成抓香烟了。”近日,湖北武汉市东湖开发区九峰街一居民反映称称:小区商业街上最近摆出了几台新奇的游戏机,每天吸引很多人来抓香烟,不知道这种售烟形式合不合法?(2月7日《武汉晚报》)
游戏机不抓“娃娃”抓香烟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毛绒玩具不再是稀缺物品,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买得起;“抓娃娃”游戏的流行,源于它既满足了我们对童真、童趣的向往与追求,也带来了“以小博大” 的新鲜感与刺激感;更为关键的是,“抓娃娃”游戏能够提供精神慰藉与情感支持,纾解一些人的孤独与寂寞,让一些人有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下来,地上却可能出现诸多“陷阱”。套路深深、猫腻多多的“抓娃娃”、“抓香烟”,说到底只是一些人进行利益变现的工具。作为一种变相的、轻微的赌博,这些游戏不断刺激着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不愿意在和机器的较量中认输的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真金白银,正中商家的下怀,让他们“荷包鼓鼓”。 不明就里的的消费者,原本以为“抓香烟”游戏只是人与机器的博弈;殊不知,“抓香烟”游戏实质上却是人与人的博弈。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台前,“抓香烟”似乎主要凭借自己的技术与运气;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幕后,夹子的松紧是可以被商家人为控制的,“抓香烟”成功的概率是可以人为设置的。除了极少数有经验、有技能的高手,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得不偿失。 消费者具有流动性,“抓香烟”的机器具有开放性,一旦未成年人成为玩家,是否会让他们过早地受到香烟的伤害?“抓香烟”游戏机在本质上救赎一种变相销售香烟,香烟来源是否合法、香烟质量是否靠谱,都要打一个问号。“抓香烟”游戏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却隐伏着风险。 社会规范只是对普遍的失范类型进行了界定与约束,对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一些失范行为尚未覆盖到,从而导致规范无法约束失范行为。“抓香烟”游戏利用了社会规范的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理应及时戴上“紧箍咒”。只有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减少边缘地带和空隙地带,“钻空子”、“打擦边球”才会越来越少。 对于消费者而言,“抓娃娃”游戏偶尔放松下、娱乐下并没有原罪,且不可沉湎其中,固执地与自己较劲、与机器背后的商家较劲;面对“抓香烟”游戏,则要多留一个心眼。 热衷于投机取巧的商家 ,“轻轻松松等着就把钱挣了”,幻想着一本万利、稳赚不赔,显然不能任其自弹自唱。毕竟,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法治经济,商业活动不能没有规则与边界。(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