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男子获释后又发泄愤视频。在视频中,孟某称对警方的公正处理自己表示“服气”,并感谢自己律师提供的帮助。但提到举报与批评他的网友时,他说:“希望你们每天被闹钟吵醒,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堵内环,坐地铁,去做一条合格的工作犬。”视频中,他多次提及侮辱性词汇,并称自己将要开直播继续骂人,要网友来看并多多“赞助”。(3月5日 中国青年报) 自媒体时代,“流量”成了衡量内容质量的标签。诡异的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所建树的人,并不全是“自带流量”,甚至一语不慎,还会“掉粉”。也有太多的普通人,为了“流量”一再试探着网络空间的法治底线、挑战着网上网下全民的道德及心理承受底线,在“流量”的强势冲刷下,如何保住这些底线呢? 2017年6月1日,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对自媒体不能发布什么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时隔不久公众号“咪蒙”因为发布内容违规被禁言一个月,这可以说是自媒体界的一件大事。各大公号也从此认真审视《规定》,用心做内容而不是“一心求流量”。 与些同时,一些小号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大自媒体平台制造新的“流量”增长点,他们不靠写内容,而是靠视频,不会“搬运”就自拍小视频。可面对浩如烟海的内容,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答案是制造舆论热点、跟公众唱反调。很显然“污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男子”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从他再录视频言词和行为来看,该男子只了解了自媒体的皮毛,只知道互联网可以将流量转化为财富,却无视了互联网法律,忽视了网友的正义。 首先他并不知道自媒体作者的苦。即便如“咪蒙”那样的大号,团队协作也是要经常加班的。“睡到自然醒、不用挤地铁”这种生活状态,不过只存在于他的想像之中。 其次他低估了网友的智商。谁会把自己“被闹钟叫醒、挤地铁上班”赚来的辛苦钱送给一个无道德、无底线之人? 最后他轻视了国家保障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的决心。网络是一种方便民众、传递思想的工具,不容许任何人利用其从事非法活动、发表有悖公序良俗的言论。从自媒体平台的审查力度可见一斑。 值得欣慰的是,网民底线还在、正义还在,价值观未变、正能量满满。个别人的底线在“流量”冲刷之下溃败了,网友能做到“不无视”,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甚至要特别加强对其所发表言论的审核,才能不触碰网络安全的红线,有效保障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