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务员收入,不透明则无公信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1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0:4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17日,近百家国家部委、事业单位在网上公布了2014年度决算支出。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各单位不能再仅仅给出数据,必须给出具体开支。到目前为止,有82家中央单位公布了2014年度的基本工资、福利和津贴补贴,总额约960亿元,这仅占它们总预算的8%。媒体的统计显示,平均来看,它们在津贴补贴方面的开支比基本工资的两倍还多。其中,公安部公布的津贴补贴数额是基本工资的近6倍,海关总署的基本工资是津贴补贴的五分之一。(7月20日 参考消息网)

  所谓津贴,原本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但在现实中,公职人员津贴则早已泛指一切隐性收入。津贴补贴方面的开支比基本工资的两倍还多,个别单位甚至达到5到6倍,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本末倒置,也表明公职人员的薪酬水平处于结构性失衡的状态。这不仅会让体制外的公众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对公务员群体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对于公务员收入,一直以来体制内外都有认知上的矛盾。公务员群体经常会抱怨收入偏低,与工作强度和压力无法匹配,不能充分体现劳动价值。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公职人员辞职辞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收入不满。但在体制外的公众看来,公职人员虽然账面上的基本收入不高,但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足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国考热”的持续升温,就是最好的证明。“死也要死在体制内”,说白了就是因为公职人员的隐性收入和福利有足够的诱惑力和含金量。

  这两种说法,我们很难下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因为“隐性收入”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部门之间的差异,各种津补贴标准不尽统一,有高有低,有些地区和部门的公职人员可能拿隐性收入拿到手软,有些则可能只是象征性地拿一点,这便会形成一种内部的不公平。但对公众而言,都是将公职人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总是会对“隐性收入”做最坏的揣测,有时难免误伤。可以这样说,公职人员既是隐性收入的收益者,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作为补充性工资收入的津贴补贴过高,事实上也阻碍了公务员工资的改革。我国公职人员的薪酬基准一直比发达国家低,尤其是比中国香港的公务员薪水低。而近10年来,公务员工资几乎没有上涨过。这显然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同步,而究其根源,就在于津贴补贴发放乱象。在隐性收入已经很高的现实下,如果再涨工资,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继而引发不满情绪。

  当然无法忽视,津贴补贴过高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发腐败。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规定,津贴补贴的发放随意性极大,且不易受到监督,基本上属于暗箱操作。在这样的现实之下,某些政府机关和部门显然很难遏制逐利冲动,甚至以发放津贴补贴的名义抱团腐败。部门“小金库”的形成,年底突击花钱,实际上都是津贴补贴乱象的衍生产物。

  公务员收入,不透明则无公信。收入再高,只要公平透明且合情合理,公众也会给予认同,相反,工资再低,如果能见度太低,公众都难以信任。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关键,一方面是调整工资结构,规范津贴补贴的发放,使其回归其制度本意,另一方面是尽快统一工资标准,剥离隐性收入,让公务员工资在阳光下运行。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