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干部“混光阴”失掉党性和民心
(陈小辰)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收录总书记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批评一些干部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 1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一年广大干部的最大褒扬。然而,当下也有一些官员不是“蛮拼”干事,而是“蛮拼”混光阴鼓。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可以这么说,“为官不为”比腐败产生的后遗症更可怕。笔者不禁提醒,警惕干部“混光阴”失掉党性和民心,的确应该反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和整治“四风”活动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员干部更应该顺应新常态、树立新心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勤政廉政勇于担当,为民为公积极作为。但一些政府官员感叹“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认为这样就能既免是非,又保乌纱。所以,一些官员因此抱怨“为官不易”,实则是感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贪图享乐不易了。与贪腐官员相比,这种不作为腐败,阻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其危害更大。
毋庸置疑,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俸禄是纳税人提供的,职务意味着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人民公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既是为政之要,也是修身之本。“为官不为”者,不仅是在思想上越了“为官不易”的界,更是在行为上出了失职渎职的轨,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吃空饷”,比腐败还更可怕。大家试着想,为官者如果只想拿工资不干事,或庸或懒或混。那肯定都会误事,或是苦民害民,即便不贪不占,也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不负责任。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习近平同志要求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干部的责任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建设。因此,为官不为,官将不官。所以,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有敢负责的勇气、敢担当的精神、敢作为的劲头,要敢试敢闯,正确把握和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总之,切莫让干部“混光阴”失掉了党性和民心。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干事,要将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振兴一方的重担自觉扛在肩上,记在心间,落实到工作中,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寝食难安的姿态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当然,那些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地“混光阴”的庸官们,肯定会引起社会公众们不断地吐槽,其“惰政”之风将无处遁形。(文/陈小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