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大在今年招生一事中,因对两名河南考生退档一事,接受社会监督和批评,北大无理由再补录。这不禁使我再次想起湖南东安一中在1983年高考筛选中,对我不公平对待的往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家庭遭变故,强加给我的政治原罪让我读书无望,我便早早地辍学在家。恢复高考后在县文体科(后分为文化局、教肓局)当副科长的堂叔问我想不想再读书,我作了肯定的回答,于是在县城二小重新读书。由于失学,我与同班同学相差四年年龄,恰逢当时考英语不考数学,给了我莫大的激励,于是我在1982年高一时,从东安三中转学东安一中,跳级读高三。没有想到一进高三,却确定要考数学,不得不恶补数学,因此平均每天睡两三个小时,中午不休息。下午上课,为防瞌睡,我只有跪在地上听课,那时数学要求为120分,我每次仅有60分左右。为了前途,咬紧牙关,挑战自我,拼命苦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考要筛选。参加筛选考试后,我心情忐忑不安,不能断定自己能否过关。当时学校宣布,三天后会通知每个及格的学生正式参加高考。我家在学校附近,邮路最近,电话最快,可是焦急等待三天后,没有收到班主任陈德海的通知,心知无望,便跑到了内蒙包头市铁路局二舅家里。过了一个月,有同学告诉我,我的成绩在这次录取的二十三名学生中,英语排17名,总分排16名。按理说我应该被录取,当我去东安一中质问时,校长说:他们说你不想参加高考,跑到内蒙去了。张庆莲副校长说:录取的条件不是仅看分数线......第二天,我去县教育局申诉,没有想到教育局与学校已呵成一气,说我表现不行。我不服:如果我表现不好被开除,我可以理解。但是既然说我表现不行,你就不要我参加高考筛选啊,你东安一中不是在捉弄一个学生吗?
2002年,东安一中六十年校庆,我带回一部级领导题词,庆典前夜开会仪定典礼程序时,总务主任提议在庆典大会上由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因为我受某部长委托,把部长题词带回来了,增添了学校荣誉。但别的领导,坚决不同意。我知道,是担心我说出二十年前高考筛选一事。对此,我并不介意。如果我小肚鸡肠,不会把部长题词带回母校,也不会捐款。毕竟我曾经在一中就学,更多的是母校之情,一中七十周年校庆时,受尊敬的袁校长之托,我再次敬请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一中题词。
此事已过去三十多年了,实话说,当时使我不无失望和痛心。现看北大录取新生一事,能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如果东安一中当年如是,不仅是慰籍一个被伤害的学生心灵,更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但愿此事在教育界,不再重演。但愿教育永远公平正义,它是一个社会的公平起点。我更相信,真正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今后的教育公平正义如阳光普照,沐浴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我的不幸不再发生。
相关帖子:
师恩难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