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不清楚”……明明拨打的是政府部门的便民电话,有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不便”。22日,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服务委)透露,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180多个市、区、县,共2700多个政府部门的便民电话进行的明察暗访结果显示,服务质量合格率仅为48.9%。(9月23日《京华时报》)
俗话说,文章要写得形散而神不散。然而,22日,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透露,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180多个市、区、县,共2700多个政府部门的便民电话进行的明察暗访结果显示,服务质量合格率仅为48.9%。如此差等的调查结果,难道不是让“便民服务电话”的本质走远了吗?众所周知,便民电话本是为了方便百姓咨询相关政务而设立的,这本是一件民心工程,然而这个得民心的工程,却因为追求形式,不重视内容,成为了百姓的嘲讽工程,很多便民电话不但没有起到“便民”的作用,反而空占席位,严重阻塞了传递民意的通道。笔者认为,岂能让政府部门便民电话“神散而形未散”?
当然,在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明明拨打了网络上公布的电话,可一直没人接”“打通了,但是说我打错了”“有人接听,但是说不管这一块,于是打了另外一个电话”……特别是学生,在毕业之后要转组织关系、人事档案,在考公务员时,要咨询一些问题,可联系电话要么是无人接听,要么就是态度差劲,似乎是欠了钱不还的感觉。种种事迹都表明,便民电话的确存在需要改正的地方。其实,按道理说,接通便民电话是最容易的事情,只要安排个人守在电话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为何还这么难?没把便民电话当一回事和害怕公众打进电话自己答不清楚,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一些人的眼里,便民电话不是一个沟通民意的桥梁,而是一个“烫手山芋”——说不定自己的事情也会被人从那里反映,于是干脆让它“消极怠工”。
显然,便民电话不方便,这并非仅仅是技术载体的问题,更多的折射出的是相关单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以及接线员的责任心问题。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以民为本的优良作风,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便民热线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所以一些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认真督导,监管到位,而不能流于形式。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亟需加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明确责任承担,把问责制度落实到实处,让便民电话真正起到便民的作用。
总而言之,看似很平常的一个便民电话,承载了百姓太多的希望:有冤屈,想通过电话申诉;有不平,想通过电话述说;有疑问,想通过电话释疑……可是当电话响了多次还没有人接的时候,老百姓满肚子疑问肯定会化为愤怒:什么便民措施,整一个形象工程。因此,对于那些开设了便民电话的政府部门来说,只希望,能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认真真“反四风”,扎扎实实整改存在的问题,莫让“便民电话不便民”话题抢了别人的今日头条,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文/宁静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