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10: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十年来,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因贫失学、辍学已成为历史;

十年来,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陆续对各学段17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26次调整和完善。

保民生、暖民心,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十年砥砺奋进,我国建成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

8月30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总结道,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为世界提供了学生资助的中国方案。

顶层设计

资助政策全覆盖

8月下旬,清华大学开学日,曾得到学校关怀的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于士杰,作为院系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为师弟师妹们热心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

实际上,得益于清华大学完善的资助体系,在新生正式入学前,学校的资助工作就已经全面展开。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新生手中的,有《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资助政策介绍,让新生提早知晓学校提供的各项帮助,让有困难、有需求的学生能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和资助。新生入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从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学校临时借款(“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和学费补偿代偿六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经济支持。

资助政策体系逐渐完善,资助格局逐渐形成。郭鹏介绍,十年来,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资助政策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

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逐步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高中阶段,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

扩大中职免学费、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丁小浩认为,十年来,学生资助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对学生资助政策进行提标、扩面、增项。每一项资助政策的出台、调整、完善都进行了充分调研与论证,既借鉴国际学生资助普遍经验,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十年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既包含了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了奖优和鼓励引导功能的政策,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世界学生资助提供了中国样本、中国方案。

精准资助

服务效能大提升

要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如何保证对需要资助学生的识别和帮扶不落一人?

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资助的基本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搭建起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全面打通学工、教学、招生、就业等16个部门业务系统,同步近6亿条数据,构建学生多维度全生命周期成长档案。根据精确算法模型,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征,在评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识别,降低误判、漏判的概率,提升认定精准度,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实现精准认定、精准资助、精准帮扶。

在省级层面,河南省全面推行国家资助系统,实施数据定期报告制度,出台《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建立大数据比对平台,实现资助管理信息化。开展全覆盖绩效评价,组织奖学金和助学贷款集中审核,研发面部识别监管系统,推动资助资金纳入惠民惠农“一卡通”发放。

郭鹏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精准资助的实施方法:在政策设计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资助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艰苦专业和国家亟须专业倾斜。在确定资助标准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落实资助政策时,建设应用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资助数据管理效能。在监督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多措并举,多方发力,确保学生资助更精准、更公平、更高效。

学生资助以信息化为基础,从制定精准认定依据、细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对机制着手,精准识别受助学生,摸准底数、精准施策,甚至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智慧资助”,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隐形资助”。丁小浩认为,以政策落实落细为目标,从资助标准、资助对象、资金分配、发放时间四个维度有效实现精准资助;以确保资助资金安全为底线,强化督导考核,使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效益不断提高,学生资助智慧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及时性显著增强。

资助育人

成长成才强保障

健全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努力提高精准资助、资助育人的科学化水平,不仅为了让每位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更为了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学生资助事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丁小浩如此强调。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472万人,资助金额344亿元。学生资助政策减轻了脱贫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质量就业,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学生资助不仅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身体素质。郭鹏举例说:“比如,国家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监测数据,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中西部农村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为2.5%,比2012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

郭鹏特别提到,今年年初成功举办的冬奥会,参加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中有91%是受奖助学生。此外,通过学生资助政策的引导,中职教育以及农、林、地、矿、油等艰苦专业和师范专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数十万名受助师范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改善;66万名受助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就业,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结构明显优化。

坚持资助育人,十年来,学生资助工作把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学生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郭鹏介绍,资助体系从身心发展、道德培养、学业提升、就业帮扶等对受助学生给予全方位关怀和帮助,促进受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奖学金评选、助学金申请、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等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精神,劳动光荣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郭鹏说。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杨飒)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