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笔芯、空奶盒成商品,素质教育不能“空空如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1: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各大购物平台上新了“空牛奶盒”“空笔芯”等奇怪货品,销路甚好。《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空笔芯行动由来已久,是老师监督学生刻苦读书的手段,不交证明学习不努力。而不少学校出于环保教育目的,每月收集空牛奶盒,导致家长不得不网购完成班级任务。幼儿园、小学收牛奶盒,初中、高中收空笔芯,这场覆盖教育全周期的形式主义空洞无比。

(8月10日《北京青年报》)

“空牛奶盒”“空笔芯”成为商品流行起来,这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环保行为的点滴坚持被粗浅理解为上交空盒子,笔尖下的勤学苦练成为了新的约束,这些要求甚至还催生了不同程度的造假——学生难以交差,家长网购以假乱真,老师无奈必须执行,学校又生怕在某项评比中落后。

收集空牛奶盒没错,收集空笔芯没错,错的是让压力层层传导的形式主义。空牛奶盒常常被人们随意丢弃,它难以降解,焚烧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通过回收、整理、上交,亲子在互动之间就能传递环保理念。而一些高分学子晒空笔芯颇具仪式感,也能化作榜样激励不少人。但一件好事变了味,不得不使人感叹教育的形式主义。

教育减负,最要紧的是减去形式主义的负担。在幼儿园和小学,有些家长每天“担惊受怕”,怕布置的手工作业,愁上台表演节目,忙着养蚕宝宝、学安全知识……收集空奶盒都成了最简单的KPI。在初高中,各项标准让老师疲于应对,层层累加的压力最终传导给疲惫不堪的学生。当这些“空”物品的收集造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和攀比之风,素质教育早已被抛之脑后,“空空如也”。

其实,素质教育的评判标准很明确——教育的过程是否真正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环保教育的手段不只有收集空牛奶盒,废纸、塑料瓶、塑料袋这些都可以作为减少废弃物的“教具”。不能因为牛奶盒便利可得、收集简单、成果显著,就让所有学生都蜂拥而上做雷同的环保行动。同理,一支笔芯、一堆作业、一座“书山”不意味着学生培养质量、学习能力的高低。

中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无论是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发性,还是开展融于生活的环保教育、自然教育,目前都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也值得鼓励与支持。但教育更是一项灵魂的工程,弄虚作假的层层摊派与装模作样的形式主义,最终难免让素质教育“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者:时瑞泽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