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湖北省秭归县的田先生反映,今年6月,其儿子田野从就读的广西河池学院毕业,告知父母会在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几天后回家,却在约定到家的当天失踪,时至今日仍杳无音信。田先生后来从学校了解到,儿子有8门学科“挂科”导致其无法毕业,而田先生及家里人对此毫不知情。10月12日,河池学院校方回应记者称,正在跟进此事。(10月12日 极目新闻) 田野在离开学校时未携带手机、身份证等重要物件,且手机内的信息全部清空,令人不禁担心他是不是选择了极端方式。此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人称大学生已经成年,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挂科”8门是他咎由自取;也有人责怪院校,认为没有尽到对学生监管督促的责任,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其实从当前教育的客观情况来看,中学时期严格管理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学习模式的骤变而无法适应,甚至产生强压消失后的放纵心理,无法很好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就像一根弹簧长期被用力拉伸,当这股力消失后,弹簧反而疲软失去了弹性。这是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与此同时更多的压力也接踵而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低迷,就业难度的增大,不少大学生面临着考研、考公或为了就业加紧实习的选择,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感到迷茫。2023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近8万名参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大学生中,抑郁检出率达21.48%,焦虑风险检出率达45.28%。大学生心理状况也成为高校应当关注的问题。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不同,理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放手”不等于“放任”。高校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有大致把握,如采用辅导员一对一交流、问卷发放等方式,定期摸排特殊情况,及时在学业上和心理上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醒学生及家长,避免极端情况发生。 此外,家长也应当关注和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跟孩子有效沟通。作为家长,既要给孩子成长的自主权,也要把握好孩子成长的方向。 此次事件展现了多种因素导致的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指向了大学教育管理边界的问题。事实证明,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未必完全成熟,适当的监督和管理是有必要的。不过这种监督管理也应该建立在将大学生视作一个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的措施,用倾听者而非管理者的姿态,秉持帮助而非控制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 作者: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