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选“年度流行语”不妨宁缺毋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为: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等语句。

随后,《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也发布今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偷感、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班味、那咋了、水灵灵地××、古希腊掌管××的神、city/city不city、包××的/包的、红温、搞抽象等词语入选。

《咬文嚼字》和《语言文字周报》都由官方机构主办,但两者评选覆盖面和侧重点不同。前者选择“语料”范围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后者专注于网络媒体,因此,彼此评出的“年度流行语”区别较大。这在不同平台及差异化算法加持下,不同媒体的“语料”筛选出不同热度的流行语,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机构评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并未像往年那样收获较为一致的好评。不少网友觉得有些入选词语“流行度不高”,例如:“水灵灵地”“小孩哥/小孩姐”“偷感”“古希腊掌管××的神”“包××的/包的”“红温”“搞抽象”等,它们或有明显“陌生感”,或实属“小圈子用语”,或释义牵强附会,或近似“生搬硬造”,或感觉“莫名其妙”,或被疑“为了凑数”。

对此,主办机构并作出实质性否认。据澎湃新闻12月19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编辑施隽南介绍说,“年度流行语”评选应当坚持三个标准:一是词语在当年的流行度较高;二是具语言学价值,不乏创新性;三是有社会学价值,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或心理状态。但是,符合这些标准的词语,“近年确实越来越少”,大家觉得有些入选词语“完全没见过”,与评审专家和编辑部的感觉其实“比较一致”。

提到个中原因,施隽南认为,主要是各平台算法推送,使得人们接收常用平台外的信息变得困难,形成“信息茧房”,致使流行语的圈层化越来越明显,不同媒体受众对流行语的感知存在很大“温差”。这种情况下,要想评选出意见较为一致的“年度流行语”,已越来越困难。

评选“年度流行语”,可在一定程度上‌传递时代脉搏、‌彰显表达多元、促进语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但是,移动互联时代,在符合标准的词语“确实越来越少”的情形下,主办机构不应再拘泥于传统,而应重新审视这项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评选活动,与其每年必定评出“十大流行语”,不如与时俱进、打破惯例,坚守标准、宁缺毋滥,少评几个也无妨,甚至像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每年只评出一个“流行语”,也未尝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让评选出的“年度流行语”名实相符,并经得起公众推敲和历史拷问。‌

作者:徐林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