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多所中小学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回应家长关于“孩子作业量大”的关切,称已推出作业“熔断”机制,即学生写作业写到一定时间后可停止写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锻炼、休息和睡眠时间。(1月14日 极目新闻) “双减”政策自2021年7月出台以后,类似的“作业熔断”机制已经屡见不鲜。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超时熔断制度”,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要补做。随后,江苏、广西等地的中小学都颁布了类似的制度,以“保卫”孩子的休息时间。 这类制度看起来似乎十分“圆满”,但仔细想来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熔断”后的作业去了哪里? 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学生,当你得知自己的作业过了9点便可以“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你会不会用五花八门的手段拖延时间,糊弄作业?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第二天来到课堂,准备讲解昨晚留下的作业,却有少数人没有做完,那你会不会继续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继续推动课程?作为一名家长,当你看到其他孩子突飞猛进,自家的孩子却毫无进展,你会冒着“落后”的风险,让他(她)按规定时间睡觉吗? 每个孩子的学习效率与能力都不同,倘若采取硬性指标,到某个时间就“强制下线”,孩子带着未完成的作业入眠,又带着未完成的作业来到课堂、听老师讲题,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情绪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作业“熔断”机制只能作为一项“建议性”政策出现,其代表了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在“双减”方面的努力以及未来的奋斗方向。倘若真将其作为强制性政策执行下去,对于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都产生不利影响。 作业仅仅是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学生将课程知识运用实践的工具,绝不能成为禁锢学生的“枷锁”。作业“熔断”机制仅仅是管理者着手将“双减”政策落地的一个尝试、一个决心、一个起点。如果能运用学情分析、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手段,将作业“留”在校内,将课后的时间真正交还给学生,才是“双减”的方向。 作者:刘俊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