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瑶剧《还珠格格》里有句很流行的台词:“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很浪漫。但在真实世界里,很残酷。
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永琏被立为皇太子,乾隆把密诏藏在“正大光明”匾后。永琏八岁病死。永琮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元旦前几天病死,不到两岁。
永琮死后一个多月,乾隆带着太后、皇后到山东视察。他免去所到之处的一部分钱粮,又免去休息之处的赋税。他先到曲阜孔庙,行三拜九叩之礼,再到泰山玉皇顶烧香。三月初,他们到达济南,游览趵突泉,在大明湖泛舟。
在《还珠格格》中,乾隆遇到夏雨荷,留下一段风流韵事。在现实中,正值清明节,乍暖还寒,春雨霏霏。皇后富察氏偶染风寒,越来越严重。乾隆急带大家回北京,在德州路上,皇后病死,乾隆非常难过,写下多首诗悼念。此后他多次南巡,均绕过济南。他写道:“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如果到这里结束,是一段夫妻情深的动人故事。可惜,后面是令人目瞪口呆的荒唐行为。大阿哥永璜迎丧,乾隆认为他不知礼,严厉批评,三阿哥永璋也被斥责。乾隆说他们不孝,不能继承皇位。二人郁郁而终,死时20多岁。乾隆责备曾任大阿哥师傅的退休大臣张廷玉,说大阿哥刚死他就申请回南方老家,“长的是人心吗?”(乾隆十五年四月)遂罢免张廷玉极为看重的配享太庙资格以及大学士官衔。
翰林院写文书,误将“皇母”写为“先太后”。掌院学士阿克敦(军机大臣阿桂的父亲)刚被免去协办大学士,乾隆认为他“怨望”,革职后交刑部处罚。刑部定罪绞监候(绞刑缓期执行)。乾隆认为判轻了,把刑部六堂官(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全部革职留任。刑部再议,定为斩监候,乾隆这才满意。翰林院撰写的祭文有“泉台”一词,乾隆认为不妥,张廷玉等人被罚俸一年。
工部准备富察皇后的材料(册宝)太简陋,六位堂官被处分。礼部某个地方没考虑到,被主管部门调查。有人长病没有参加皇后的一些仪式,被夺去爵位。封疆大吏(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没有上奏拜见棺材(梓宫)的被降级。
乾隆下令,百官27日内穿白衣服,百日内不得剃头,后来又将“国丧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斩”写入法律。锦州知府金文淳在禁令之前剃头,被捕判刑为斩监候。乾隆大怒,追究刑部尚书盛安的前后责任,判他斩监候,后来赦免。
湖南、湖北两省官员服丧期满后理发。接到立斩严令后,湖南巡抚吓坏,准备揭发,两省总督德楞额不让他揭发,他还是举报了。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也带头理发。乾隆说,塞楞额是满族人,应当知道规矩,周学健是汉人,金文淳官小,罪行逐渐减轻。金文淳被释放。塞楞额被赐自尽,两位省长革职留任。周学健本来将被从轻处理,结果抄家时查出受贿,两罪并罚,乾隆也赐他自尽。
也是这一年,乾隆因为金川战役不顺利杀掉总督张广泗和领班大学士讷亲。张广泗是一员悍将,在镇压苗疆起义的过程中沾满血腥,他作孽该死,但是因为金川战役杀他理由不充分。乾隆亲自审讯,张广泗争辩,乾隆下令用刑,仍然不服。讷亲曾是乾隆的第一红人,超过鄂尔泰和张廷玉,代替乾隆巡视天下,杀讷亲说明他翻脸无情。这两位高官被杀,可能与乾隆死了爱妻火气大有关。
乾隆痛惜皇后死亡,用写诗等多种方式悼念她,说明他重感情,本是美事。可是,他许多事做得荒谬,杀了不该死的人,好事变成坏事。乾隆到大明湖是个悲剧,皇后在此得病死了,她的死又带来一系列悲剧。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称为“康乾盛世”。康熙除了在立太子一事上糊涂,基本算是正常人;雍正阴险毒辣;乾隆喜怒无常,是文字狱的集大成者,伪稿案牵连半个中国,借修《四库全书》查禁书查了19年。零星的逆书案非常多,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精神病人投书,标准处罚是凌迟处死。他在扩展疆土的同时,对准噶尔人进行种族灭绝。虽然他对老妈和老婆很好,又怎能掩饰他的残暴?琼瑶把乾隆描绘成一个有时严厉、不失慈爱的皇阿玛,歪曲历史的真面目。
(作者甄鹏是历史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