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微言网 首页 新闻 新闻 查看内容

担忧美国退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美专家:美国不上桌,中国就上了

2025-2-21 17:13| 发布者: 微言网编辑部| 查看: 60| 评论: 0

摘要: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我们不上桌,中国就上了。”说起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任就又宣布美国要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暂停了包括大量医疗援助在内的美国对外援助项目以供审查,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劳伦斯·戈斯 ...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我们不上桌,中国就上了。”说起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任就又宣布美国要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还暂停了包括大量医疗援助在内的美国对外援助项目以供审查,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劳伦斯·戈斯廷(Lawrence Gostin)一脸愁容。

在美国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和分析人士之中,类似的担忧情绪正愈演愈烈。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发文抛出疑问,“随着美国退出全球卫生领域,中国将会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文章开篇便带着一丝揶揄的口吻写道,谈及全球公共卫生议题,特朗普和他的批评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中国。不同的是,特朗普热衷于在“退群”时拿中国做借口,污蔑称中国“控制”了世卫组织云云,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而公卫专家们则忧心忡忡,焦虑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会在这一领域制造出又一个真空地带,让行动上更具“战略性”的中国迅速填补空白,并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

提起特朗普“端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曾在小布什总统时期领导该机构的安德鲁·纳齐奥斯(Andrew Natsios)就气不打一处来,“冻结援助会破坏美国援助国家的稳定。你知道他们会怎么做吗?他们会去(找)中国和俄罗斯了。我们为什么要帮中国(做嫁衣)?”

甚至有人连“为人类健康做贡献”这类冠冕堂皇的包装都懒得用了。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BR)的中国问题研究员纳代·罗兰(Nadège Rolland)就直说了:“关键在于,(对外卫生援助)与全球公共卫生无关,而是关乎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尽显美方一贯的霸权思维。

纳齐奥斯也称,特朗普的做法会让美国在与中国竞争的关键时刻损害其自身利益。“我们刚刚输掉了这场战斗,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打输了,而是因为我们撤军了。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他说。

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NPR报道称,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国长期是全球卫生工作最大的单一捐助国,与之相比,中国在该领域的地位并不那么突出。在特朗普冻结对外援助之前,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远低于美国。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在2022—2023两年期,美国向世卫组织的预算捐赠了12.8亿美元,占比近五分之一,但欠缴约1.3亿美元的2024年分摊会费。中国共贡献了1.57亿美元,其中包括1.15亿美元的分摊会费。美国退出后,世卫组织2024-2025两年度预算预估将失去16到18%来自美国的基本规划资金来源。

不过,美媒注意到,尽管在过去20年里,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开采、交通和能源领域,未来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填补美国在全球公卫领域留下的空白,美国专家仍然担忧不已——因为他们察觉到,中国在对外提供卫生援助的做法上与美国截然不同,这种更具战略性的做法,表明中国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具备成为全球公卫领域领导者的潜力。

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BR)的研究员罗兰指出,中国的卫生援助方式“非常系统化和战略性”。在她看来,特朗普突然中断美国的对外援助,恰好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得以向外界展示其作为“房间里的成年人”的形象。

NPR介绍称,美国倾向于通过大型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投入援助资金,并且更注重与当地伙伴合作。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FR)的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彦忠提到,美国历来还有在受援国支持、培养所谓“独立媒体”和亲美团体的习惯,以行使美方所谓“监督问责”的职责。

反观中国则往往采取“政府对政府”的直接援助模式,这意味着受援国家可以减少诸多繁琐的手续和行政要求。尽管认为这可能其他问题,但在考察了几个非洲国家的具体卫生项目后,罗兰承认,受援国普遍更青睐中国的做法。

“从报告要求来看,美国的资助可能会成为沉重负担。”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主任卡莉·多兰(Carrie Dolan)在研究中国国际卫生援助后也表示,“如果你在中低收入国家开展工作,这会削弱你实际开展工作的能力。”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南非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南非国防军X账号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南非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南非国防军X账号

黄彦忠进一步指出,从具体援助方式来看,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前往受援国,为当地民政治病救人。“中国做的还不止于此,他们的重点包括建设基础设施——比如医院、诊所,同时保障药品供应。”

罗兰认为,这一系列举措属于中国公卫援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促进被压迫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她狭隘且片面地将之称作中国“出于政治动机的努力”,谬称中方此举意在寻求政治影响力,以及抢占医疗市场份额。

这种说法明显罔顾了一个无可争辩的基本事实: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在人类医疗卫生合作史上树立了典范。

1963年4月,一支由1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辗转10天,最终抵达阿尔及利亚赛伊达市,自此掀开了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伟大篇章,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开始有组织、大规模、持续性地提供对外卫生援助。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当时公布数据称,自1963年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中国医生获得了受援国所颁发的国家级的荣誉,还有50多名队员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1966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的玛斯卡拉,两位经过中国医生医治后重见光明的患者和中国女医生一起拍手欢呼。新华社

1966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的玛斯卡拉,两位经过中国医生医治后重见光明的患者和中国女医生一起拍手欢呼。新华社

60年间,中国还与43个国家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22个国家建立25个重点专科中心,将医疗技术援助机制化、系统化。中国医疗队通过临床带教、手术演示、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为许多国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填补数千项技术空白,极大提高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中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的援助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的“造血式”的合作,为受援国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中国进一步走向全球卫生治理舞台中心。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日前报道称,中国正在通过“健康丝绸之路”推进公共卫生外交,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医院和提供眼科手术设备等项目。中国还大力支持中东和亚洲难民,向贫困社区提供疟疾和艾滋病药物。

文章特别回顾道,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的对外卫生援助组合其实并不多,但这一切在2020年后发生了改变。当时面对新冠疫情防治“全球大考”,中国站了出来,承诺在2021年向全世界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后来的研究发现,中国最终不仅兑现了诺言,“做到的更远远超过了这些目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捐赠了超过46亿美元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疫苗,超过了美国(40.5亿美元)、德国(36.4亿美元)和日本(25亿美元)等传统捐助国。此外,中国捐赠了超过2.391亿剂更高成本的新冠疫苗,并为发展中国家2.3%的人口进行接种。

另据中国外交部2023年披露的数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先后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的抗疫物资,同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新华社

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新华社

时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汪文斌强调,60年的时间充分证明,中国开展援外医疗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夹带任何地缘私利,比真金白银更加持久和纯洁。中国将继续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谋健康、谋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正如其当时所说的那样,60年不是到达终点,而是整装再出发。今年2月19日,有美媒记者提问称,在特朗普宣布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情况下,中国是否会加强对医疗等领域的对外援助。

中方使馆发言人对此回应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根据受援国的需求,一如既往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各方面援助和支持,努力帮助受援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中国一贯信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并且坚持对外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viewthread_share_to!: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