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过去 又到了减肥的季节 不过肥可不要乱减 有些减肥药很可能有毒! 7万粒减肥产品被扣 32人被查 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销售的“减肥神药”含有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布噻嗪”,有消费者网购该“神药”食用后出现呕吐、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日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警方,成功打掉一个通过直播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的犯罪团伙,关停直播间15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查扣问题减肥产品7万余粒。 直播间带货截图 “布噻嗪”可致大量脱水 据介绍,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接到消费者举报,称某平台多名主播销售“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等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消费者网购食用后出现口干、呕吐、小便增多、肠胃痉挛等不适症状。 随后,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的指导下,对相关带货主播展开调查,并将产品送检。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减肥神药”均含有“布噻嗪”成分。 作为一种噻嗪类利尿药物,“布噻嗪”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但不当服用会造成大量脱水,长期服用更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如电解质紊乱、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胰岛素分泌等不良反应,不法商家利用利尿剂短期内大量脱水的特性,制造“快速减肥”假象。 警方对带货“网红”等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办案人员侦查发现,这是一个以“网红”主播为销售核心,通过直播平台夸大宣传,与上游非法生产厂家勾结,面向全国广泛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以谋取巨额非法利润的犯罪组织。 该组织以王某某为首共同经营着一家无实体店的空壳食品公司,由王某某等人提供原料找工厂代加工生产低成本减肥食品,再借助“网红”主播流量进行销售。这种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吸引了十几个直播间的“网红”主播参与其中,他们有的低价批发销售,有的则为王某某的公司代销,直播间的粉丝量总计超过1500万,影响力巨大。 办案人员介绍,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中不允许添加药品,但国家公布的食品违法添加物质名录中并没有“布噻嗪”。对这种新型添加物,不能仅靠对药物成分副作用的推理,还需要客观专业的论证,认定其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才能追究嫌疑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责任。 为此,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组织相关专家对“布噻嗪”的性质及危害性进行论证后,最终将“布噻嗪”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相关“网红”主播的行为也涉嫌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案件移交至海淀警方,并成立联合专案组展开侦查。 2024年11月,专案组在江苏、广州、安徽、湖北、山东、天津等8省11市同步收网,警方对包括多名百万级粉丝“网红”主播在内的32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关停直播间15个,查扣问题减肥产品7万余粒。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查处违法产品现场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健康减肥应以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为基础,如需减肥类食品、保健品,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在网购时要警惕宣称“快速减肥”“神奇疗效”的产品,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食品功效的虚假宣传。如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如发现违法线索,要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投诉举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5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超重肥胖 并非适用所有人群 目前,我国只有5种药物(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很多网络上销售的减肥“神药”,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还有国家管制类的“咖啡因”“芬特明”等,这些药物可能有毒又有害。 使用药物减肥有相应标准 BMI指数大于28而且经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5%,或BMI指数大于24且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体重相关骨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成人患者,才可以考虑在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减肥有副作用 比如早期使用时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副作用。 转自:新华社 |
“我的那张私密照片,是我前男友用他的手机给我拍的,如今被做成
最近,家住普陀区常德名园小区的业主周女士向《新闻坊》同心服务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关于“2025年2月28日将上演罕见‘七星连
近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式发布新一
胡金秋上篮。中日男篮的再次相遇,中国男篮用一场大胜完成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