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10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提前发布大风橙色预警,预计4月11日17时起本市将迎来一次极端大风天气,12日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不过在预警发布之前的4月7日晚,就有气象科普博主“气象之语”预测到了此次大风天气,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预警帖子。文中提到4月12日城区极大风速可能冲到100km/h,山区和浅山区阵风可能飙到13-16级,北京即将迎来近年来最强系统性大风过程之一。并且在笔记中提到“气象部门大概率会发布橙色甚至红色预警,请大家务必关注官方信息,保护自己和家人!” 该帖中的最大风力时段、最大风力极值都与气象部门在几天后发布的信息极为接近,甚至本市发布的大风橙色预警都精准预测。目前这篇大风预警的帖子已有超800条评论,其内容也被转发到各大社交平台。 那么,“全网最早大风预测”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博主本人又是何方神圣?4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气象之语”。 做出“全网最早大风预测”的博主“气象之语”小赵是一名北京工商大学的大二学生,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发布大风预警的帖子前,他没想到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关注。 在小赵看来,天气分析和预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谨慎对待,这篇大风预警的文章也是他综合了多方数据,经过了几天的观察判断后才发出的。“其实4月5日我看Windy时就注意到这周末的大风了,一开始的风力预测还只有8到9级,然后慢慢调高到10级,到7日时预测的最大风力还在调高,这个时候我就判断这次大风有极端性”。之后他结合EC、GFS和NMC等平台的数据和预报,在4月7日晚发布了此次极端大风天气的预警帖子。 小赵提到的EC、GFS和NMC其实都是数值天气预报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卫星、飞机等探测器从大气中采集到的实际数据为基础,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模型预报计算,得出对未来天气的预测。其中的EC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简称,GFS是隶属于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全球气象预报系统,NMC则是中央气象台的简称。Windy则可以动态体现全球范围内的风力流动,很多气象博主使用的风力动画都来自这个平台。 做气象科普完全是业余爱好 小赵做气象科普完全是业余爱好,他从小就对各类天文现象感兴趣,云卷云舒、狂风暴雨、雷暴闪电……这些大自然产生的天文现象吸引着小赵。不过当时他的年龄尚小,对于气象的喜爱仅停留在好奇。真正让小赵与天气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是小学时担任天气预报员,当老师提议邀请一名同学在QQ群内为大家做气象预报服务时,小赵主动报名,之后多年一直坚持着每天发布天气信息。 上大学之后,小赵加入学校的天文社团,虽然并不是纯粹研究气象,但他也找到了一同“追风”的伙伴。在更加深入地研究气象成因的过程中,小赵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于是在大一时选修了“大气与大气污染”课程,开始系统学习气象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会以经典的气象过程为案例,比如雾霾沙尘暴等,并解释这些气象过程形成的原理。配合着课堂进度,他也研读了一些专业书籍,比如《气象学原理》等,还和“北京气象小页”等知名气象科普博主请教交流,“博主在科普时会发很多雷达图之类的图表,我就会询问这些图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根据这些图判断出哪种天气现象会发生?这些问题吸引我不断研究”。 未来想成为一名“气象人” 从2023年开始,小赵就开始在“气象之语”微信公号上发布各种气象预测分析。开始的文章俏皮幽默,大多是以拟人的口吻描述未来五天的天气变化,比如将冷空气比作“主持人冷风先生”,还将南北两股风力的接触比作“南北风的‘较量’”。后来随着小赵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他的文章逐渐转型为“硬科普”,各种卫星云图、雷达波图、风力图等专业图表开始出现,一些网友在看到他发布的大风或冷空气预警后也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谢。 4月12日的大风预警是小赵发布文章中评论最多的,其中一名准备去外地考研的网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询问此次大风天气是否会影响出京行程,担心火车或者飞机会延误。“我告诉他大概率会有影响,要尽快安排好行程,后面随时注意预警通知,最后鼓励他考研加油,没想到就这么几句话对方特别感谢我,我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生活中,小赵的外号是“赵老师”,室友和朋友都觉得小赵有一股子钻研学术的气质。这个特征也延续到小赵对气象的热爱上,现在每周定时查看各种气象数据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知道气象是个小众的爱好,专业性很强,但是我从小就热爱它,并不觉得枯燥,希望以后能从事气象方面的工作,在未来读研时可能会选择相关专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和乌克兰官员就美国提出的一份美乌矿产协
近日,南京地铁一张“诡异人脸”引发热议。乘客偶然拍到车窗外的
近日,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一蜜雪冰城店的招牌改成了绿色,引发
多米尼加应急行动中心主任胡安·曼努埃尔·门德斯10日对媒体表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